鲍叔牙:听人劝,吃饱饭(1 / 3)

加入书签

齐桓公是公子小白,而天幕所言,他与齐桓公乃是千古都称道的模范君臣。

怎会如此?

是命运阴差阳错,还是他与鲍叔牙的选择,又是他错了。

管仲不禁又想起之前天幕玉屏所说,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自己。却原来,做了齐国之主的,根本就不是公子纠。

无数的念头在管仲内心闪过,手上挽起的弓,竟不知道放还是不放。

而另一边,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闻言,俱是怔愣在原地。

齐桓公,公子小白。

鲍叔牙忽然笑出了声,原来是这样。天幕言,他自己会向桓公举荐管仲,虽然还未发生,倒是像自己做出来的事….

忽然,他瞥见不远处,管仲正举箭,瞄向小白的位置。

“公子!趴下!”

公子小白目视远方,那是管仲所在的方向。他没有躲,只是站在原地。

箭悬而不发,人立而不动。

【这也是桓公和管仲之间的“一箭之仇”,后来的结果大家也知道,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

天幕玉屏的话,三人都听在耳中,但一时之间,都不知道作何举动。

最后,还是鲍叔牙先回过神来,连忙挡在公子小白面前,并示意管仲先把弓箭放下。

管子善射,这要是射中,不死也伤。更何况天幕说了,二人有“一箭之仇”。既然如此,何不现在直接化干戈为玉帛,两厢大好。

【要说,管仲哪一箭,就是奔着取了齐桓公的性命去的。任谁在翻身之后,都会向这个要自己性命的敌人报仇,但齐桓公没有,他选择原谅管仲,还以最高礼遇待之,尊其为仲父。】

【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做一个宽容大度,虚心纳谏的人,是很难的。历史上有很多人,很多事,都是因为不愿意听从他人的建议才办不成的。】

【比如,在秦亡于三世,楚汉之争的时候,刘项二人的性格,就有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大秦。

始皇帝其人为政,从不延误怠工,但自天幕玉屏出现之后,他心中亦繁乱异常。

他先是知晓秦之后有汉,亦有宋元明清。天幕所言简略,秦之后的朝代,铁定远非所列举的几个。

始皇帝时常说大秦必千秋万代,可他自己也知道,天下大势,必是分分合合,不长久也。

可是,现在天幕玉屏竟言道:秦三世而亡?!

这让他怎么能接受…心中怎能没有忧虑。

楚汉之争,楚,汉。刘项二人….他反复揣摩着这几个字。天幕所说的刘项,到底是何人?

“汉”的势力,他闻所未闻。可提及“楚”,始皇帝不由得想到楚国那一带。

事不宜迟,他立即吩咐下去,命人留意楚人余部。

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纵观往史,一个国家的覆灭,外敌虽占主要因素,但如若内部坚牢如铁,又怎能给敌人可乘之机。

是否是秦策有所不妥…

始皇帝垂下眼眸,暗自深思。

- -

秦三世年间。

崤关之战,刘邦所率军队大胜秦军,秦皇子婴接到战报,立刻派出秦军抵抗刘邦势力,双方大战于蓝田,秦军再次战败。

子婴投降,秦自此灭亡。

此前,讨伐秦国的各路诸侯曾有约定,谁先入主咸阳,谁就是关中王。

所以,刘邦本以关中王自居,但在张良等人的建议下,他又携军回驻灞上。

“秦三世而亡…楚汉之争?”刘邦此刻正躺在灞上的军营帐之中,即使早已不是那个小小亭长,他也没改掉那些吊儿郎当的小毛病。

好在,他的佐臣们并不甚在意。

张良已经从项伯那得到了消息,项羽安顿犒赏了士兵,接下来就要举兵,击破刘邦的军队。

如今两军对峙,情况甚是紧急。

他们才拜别了项伯,能不能化解干戈,就看这人能否劝动项羽了。项伯临离开时。刘邦还特意嘱托道:“天幕所言,未必是真。世上奇人异士,遁甲巫术甚多,必是借此机会来挑拨我和项王的关系!”

“兄,定要替我言明诚意。”刘邦拱手,语气尊敬。

- -

前些天各方战事紧急,所以虽然天现玉屏,项羽等人是震惊一瞬,而后就又投入到手头的事情上去了。

但自方才开始,天幕玉屏中出现一女子,女子短短数语,信息量却很大。

她先道秦汉,而非秦楚。

根据张良从项伯那得来的消息,项羽对此未表示什么态度,但心中却暗生疑窦。

就算是说“秦楚”,也与项羽的料想并不相同。他觉得秦不该灭了所有的诸侯国,不该让所有国家用同种文字,享同种文化。

他所希望的,不过是回到秦朝之前,诸侯并立的年代。

所以听到天幕所言,项羽并不高兴。到底是霸王,并不全然相信天命一说,他依旧将注意力放在眼前。

前几日,刘邦麾下的曹无伤曾经报信给项羽,道明了刘邦的野心。项羽这才欲举兵歼灭刘邦一支。

如今听到“楚汉之争,刘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