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张杨的忠告(1 / 3)
有了秦耀的“妙计”,张杨整个人都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几人争执不过,他非要带着一行人参观一下他这次带来的“精锐部队”!
“玄德公,你看我这军容如何?”张杨傲然地指着这次带来的五千兵马说道。
其中,轻骑两千,步兵三千,骑兵所用马匹,自然是耐力极强的三河马,产自匈奴、鲜卑等族,步兵皆是身着皮甲,手持制式武器,汉代的环首大刀,闪烁着幽幽寒光,让人望而生畏。
刘备环视了一圈,点了点头:“常闻并州出善战之士,今日一见,果然非虚,张太守这支军队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可见其凶悍,有此部队,当纵横无敌!”
张杨大喜,带着几人从自己的军队中穿行而过。
秦耀在后面瞥了瞥嘴,低声朝着一旁问到:“张杨这些可是正规军啊,不是规定,男子二十三岁才能服役吗?我怎么看,好多都还只是个孩子?”
秦耀此言非虚,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参差不齐的部队之中,很多兵士的脸上稚气未脱,虽已有长年征战的血煞之气,但还是改变不了他们还只是个孩子的事实。
张飞这些武将挠了挠头,表示不清楚。
还是荀攸给出了答案:“并州苦寒,本就人口稀少,若都按大汉兵役制度服役,恐怕十取一都困难,而且并州一地的男子,生来就较之常人魁梧强勇,为抵御外族入侵,故舞象之年服兵役者皆是常态。”
秦耀一怔,再度看了一眼那些人数占据半数以上的娃娃兵,一眼千年,他仿佛看到了前世自己见到过的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华夏远征军,松山战役的7000多娃娃兵,他们之中最小的才九岁,全师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岁!还是孩子的他们,全部为国捐躯!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众人一怔,几名谋士眼睛一亮:“汉明这二首诗,足以传世,诗句之间,不但将大汉对待边疆的不作为一味地采取怀柔和亲政策以及历朝历代的边塞苦寒描绘的淋漓尽致!”
秦耀无所谓地摆了摆手,换做以往,自己或许还有兴致装个逼,而此时,看到那些年龄比自己少不了多少岁,放在前世还是在象牙塔里无忧无虑的孩子就要参军保家卫国时,他的内心就在隐隐作痛。
后世盛传,国恒以弱亡,唯汉以强亡,诚然,三国鼎立的年代,能臣武将辈出,南蛮被诸葛先生平定,乌桓被曹操杀得胆寒,西羌成了魏蜀的兵源地,山越也成了东吴的兵员补充地。
但是,后世之人,却独独忽略了并州。
哪怕是曹魏掌管并州之后,派出的梁习将并州好好的治理了一番,但还是改变不了大汉尽失雁北一带和整个朔方地区的事实。
也是源自一代代的将星陨落,导致被欺压已久,但却没伤及根本的外族在不断的发育中,掀起了对整个中原大地的荼毒。
汉末并州甚至被废除,并入了冀州。
“玄德公,此次上任太原,可是要一展宏图了?”巡视完军队,张杨问道。
刘备微微一笑:“为大汉边疆尽些许绵薄之力,是我们作为臣子的本分!”
张杨点了点头:“待我解决黑山之患,定与玄德公会兵之处,共抗外族!”
“期待与稚叔共抗外族!”
“不过,玄德公此去太原,有几个情况,还需注意!”张杨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刘备一愣,忙拱手道:“稚叔还望直言。”
张杨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此时有些意兴阑珊的秦耀,低声道:“并州虽说地广人稀,不受朝廷重视,但玄德此去的太原郡,不仅是并州的治所所在,亦是并州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并州氏族大多盘踞于此!”
刘备皱了皱眉道:“既是氏族盘踞之地,我欲起兵抵抗外族,应该可有外力可借吧?”
“嗨!玄德此言谬已!”张杨暗叹道。
“玄德,若你报以此心赴任太原,我张杨敢以人头担保,你此行,当潦草收场!”
刘备面露骇色。
这时,其余人也凑了过来。
“唉,玄德,莫怪我多言,原本我是不欲多说的,但先前汉明先生之计,与我有大益,我张杨并非知恩不报之人。”
郭嘉朝着秦耀挤眉弄眼,秦耀扯了扯嘴角,没说话。
“太原富裕,故此世家大族,豪门列强愿意扎根其中,但大多都是不成气候,见风使舵的小势力,凭借玄德帐下能臣武将,自然不惧,但其中有一族,若玄德不能压制,则易被其架空,使政令不得下达,下失民心,上负君恩!”
几名谋臣一下子收起了嬉笑的神色。
“公达,太原还有此等大族?”
荀攸犹豫了一下,挠了挠头,不确定道:“我对并州一地了解也并不深远,只清楚如今有一人,姓王,名允,字子师,颇有盛名,但他现在携其家族随董卓西迁,并不听闻他在并州有何建树!”
张杨看了荀攸一眼:“这位先生所言之王子师,正是如今祁县王家的家主,而我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