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2 / 3)

加入书签

起来也不是难事。”

郡国兵制度早在皇帝收复并州的时候就开始重建,配合着各地屯田兵,无论是南下益州、还是平袁氏之乱、克服羌患,二者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正因如此,有不少本来退居屯田二线的将校又因战功重新得到启用,回到了一线将校的行列,大大加强了几个军制系统内的人员流动与积极性。

“接下来,朱公等人就要开始着手关东的军旅。”周瑜道:“臣以为,幽州、扬州诸兵将已为镇北、镇南二位将军裁撤整顿不久,诸制度比同关中,不宜再行更置。所以可先从豫州、兖州、徐州三地进行,然后再是青州、冀州、荆州。”

“先内后外,这个思路很好。”豫、兖、徐三州不乏有大量豪强率部曲自保乡里、然后归附朝廷,获封将职的军旅。虽然零零散散,不足为惧,但在这个时候把他们遣散、调配,足以见周瑜准确摸到了皇帝的心思。

皇帝听周瑜了些自己入职兵部后的所见所闻,像是对这些不怎么感兴趣,又像是早已听过了,沉吟一会后,有些突兀的起道:“南中蛮夷的处置,已经有了眉目。”

周瑜正端起一碗茶准备喝,闻言动作一顿。

“南中诸郡设庲降都督一职,管军务夷务,定的人选是孙策。”皇帝状若无意的看着周瑜的神色,语气慢慢的道:“还有他身边的吴景,也即将去交州辅佐沮隽,补上吴匡死后留出的空缺。”

“庲降都督以前虽未有过,但此时设立,恰好可弥补南中之虚弱。”周瑜脸色不变,只是没有继续喝那碗还没喝的茶,将其稳稳地放下:“交州亦然,孙策、吴景虽属镇南将军所部,但镇南将军麾下诸兵将各有其分。彼等年前曾奉命清剿汝南残贼,眼下汝南平定,正是要另外指派去处。”

“你能这么想就好。”皇帝很欣慰的点了点头,又向默不作声的刘姜看了一眼,轻声道:“天下各处兵马,除了曹操、张辽、徐晃等将以外,都要被裁撤。孙策麾下不乏精锐,彼也如其父一般骁勇善战,朝廷总得人尽其用才是……南中是个建功的好去处,你与孙策熟悉,不妨先将这个消息在朝廷诏命下来之前告诉他。”

周瑜也不撇清自己与孙策的关系,立即领命道:“臣谨诺。”

他心里不由想到,中郎将吴匡才因为南方瘴疠而病死军中,皇帝紧接着便安排了孙策、吴景二人南下。当初伏波将军马援讨伐五溪蛮,士卒多得疫而死,就连主帅马援都一病不起。南中与交趾更是比荆南还要偏僻荒远,想到这里,周瑜不禁为孙策担忧起来。

“大丈夫有舍有得,孙策非同常人,知道该怎么做。”皇帝淡淡的了句,作势将要起身离去。

周瑜、刘姜赶紧起来相送,几人走到那处与琴楼隔池相望的庑廊下的时候,刘姜这才想起来开口留皇帝用膳,却被皇帝回绝:“不用了,你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完,他别有深意的望了两人一眼,便离开了公主府。

周循有些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皇帝舅舅,此时他也有些累了,揉了揉眼睛,恹恹欲睡。刘姜吩咐人将他带下去照顾,而这时张松也从旁边听到一个仆役的禀告,神情微变,上前跟周瑜耳语了一阵。

两人这时正往池畔的小道上走着,周瑜眉头微皱,道:“国家驾临,你让桥氏躲起来弹琴,未免太冒失了。”

“怎么?”刘姜转头看着周瑜,笑着反问道:“她弹琴不好听么?”

“我的是这个么?”周瑜有些不能理解刘姜的作为,或者,他不愿意去理解:“还有,为何不让怀园贵人出来拜见陛下?倘若让人知道了,倒显得我等有心作祟。”

“我这里不比宣室殿,私下相见,她方便出来么?一个寡嫂,只有避人的,没有主动过去迎人的。”刘姜振振有词的道。

“那桥氏又是怎么回事?”周瑜语气一顿,往身后摆了摆袖子。眼角余光瞥了眼池水,只见倒影中紧跟着的张松等人立即放缓了脚步,远远地吊在后面,他这才接着道:“她难道不是主动迎的?”

“难得见周郎如此在乎一个侍妾。”刘姜目光变得有些冷淡,把脸转了回去,正对着跟前的小路。

周瑜以为她还在吃醋,又重新解释了一遍:“我没把她当做侍妾,只是挚友所赠,我不便辞……”

“那我就可以处置了。”刘姜冷冷的打断道,末了,似乎觉得自己的态度不太客气,便缓了缓语气,道:“周郎真不知道么?我这可是为了你……还有那个随时会给你招惹是非的‘挚友’。”

周瑜深吸了一口气,有心反驳,却一时找不到话。

诚然,刘姜的想法很对,以桥氏姐妹为纽带,加强皇帝与孙策的联系,好让皇帝打消对孙策的疑心与防备。这样做,不但孙策以后不用担心性命安危,周瑜也不用夹在中间为难。

可皇帝他愿意么?从今天的表现来看,皇帝似乎并没有为琴声所打动。

“还不用急,陛下最念旧情。”刘姜似乎很笃定的道,她目光一转,又看向周瑜:“就跟周郎一样,孙策此人我虽未见过,但其为人勇力,桀骜难驯,当初在江东几乎割据一方,甚至……还险些连带了你。纵然如今侥幸归顺,那也是周郎你一力为之,可单凭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