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置酒属客(2 / 3)
关平,两人目光炯炯的看着他,好像是等候多时了。
“君侯。”周瑜加快脚步,走到檐下向徐晃抱拳行礼道。
“周郎不要怪我做一回不速之客。”徐晃有些歉意,他招呼周瑜走上来,与他面对面说话:“只是听说你去了城外送行,不想让你两头跑,又不想等太久,这才到你家坐一会。”他指了指周家苍头奴仆摆放在庑廊下的矮几席榻,桌案上摆着一只陶壶,喝了一半的茶碗里褐色的茶汤正飘动着水汽:“想不到烹茶之风渐从关中传至淮南了,这茶的味道比关中的要好,你府上苍头说是从庐江采的?”
“是从六安县山中采来的野茶,哪里比得上关中的茶香。”周瑜客气的说道,伸出手臂邀徐晃一同坐下。
徐晃欣然入座,在他身后的关平却紧跟在身后站着,尽职尽责的做好一个护卫,周瑜看了关平一眼,目光很快就移开了。
“程普、韩当是乌程侯身边的老将,与孙伯符情同叔侄,如今他们二人去幽州了,孙伯符心里一定不好受吧?”徐晃见周瑜客气的拿茶壶为两人添满了水,轻轻道了声谢。
周瑜放下茶壶,先拿起茶碗喝了一口,然后才慢慢说道:“世人皆伤别离,伯符与二位将军之间的恩情并非一般,有所不舍也是应该的。”
“伯符?”徐晃细细咀嚼着这个名字,以他沉稳的个性,实在不喜欢跳脱冲动的下属,当日孙策抗拒他调兵的命令时,徐晃心里有颇有微词,如今又听周瑜这么亲近的说起,他不禁说道:“周郎,孙策此人骁雄,与项籍相似,来日必是一员猛将。只是他太过轻佻果躁,听说他很在乎有没有人胜过他,上次他还拉着人问太史子义、张儁乂武略如何,每每发问,若言不如,方能使他满意。倘或说尚有可比、或是不如,其人必激起勇斗之心……”
周瑜低声笑了,轻轻说:“孙伯符的性情如此,他一直想结交天下英豪,其实也无恶意。君侯若是熟悉了,便会喜欢他的直率。”
徐晃摆摆手,似乎并不想与孙策‘熟悉’,他沉默一会,突然倾身道:“按理,我本不该多嘴,但念在你少年英才,实忍不住要说一句……孙策不值得你为他做那么多。”
周瑜眼神变了一变,没有接话,凑到嘴边的茶也没有喝。
“天子随着诏书,另外有密信给我。”徐晃似乎认为周瑜是公主婿,多少要向着皇帝那边,于是说话也少了些顾忌:“此事用不了多久就都会知道,我不过事先告诉你……抽调程、韩二将只是第一步,待与孙策不甚亲密、或者相处时日尚短的一批将校调离以后,便先让这些人讨伐山越,此后不吝叙功、封赏,让彼等知道跟着朝廷远比跟着孙伯符要好……此外,再就是孙策,他不能回江东了。”
“不能回江东?”周瑜挑起了眉,只觉喉头有些干涩:“那该去何处?”
“哪里都行,或是戍守北地、或是戍守南中、再或者是去西域。”徐晃观察着周瑜的神色,心里遗憾的叹了口气:“这次先调去汝南,以后再调至别处,江东是孙氏起家之地,万不能留一只猛虎在这里。”
周瑜神色平静,稳稳地将茶碗放置桌案上,茶水波纹不起,一滴也没有溅出来。他知道以徐晃的谨小慎微,既然敢跟他说起这个,就不怕他将此事传出去,恐怕一旦走漏了风声,与皇帝有着专属联系渠道的徐晃立即就会拿出诏书来。
看来孙策以后想要继续壮大,光靠自己的才智是不行的了,周瑜总以为人定胜天,但没想到现实屡屡告诉他要学会屈服于时势。
“我言已及此,周郎且好自为之吧。”徐晃推案而起,准备就此离开。
周瑜知道他一定会将此事原原本本的转述给皇帝,心急之下,那话脱口就说了出来:“如果关云长犯法,君侯还会不会再救他一次呢?”
他知道徐晃年轻时在河东做郡吏,曾为了失手杀人的关羽徇私开脱,纵容他逃出河东,并且抚养了关平一段时间。徐晃坦荡磊落,没有刻意隐瞒这段往事,如今周瑜将这件事提出来,就是想借此让徐晃设身处地的考虑周瑜的处境,而不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劝他置身事外。
果然,徐晃身形一震,虽然没有回头,但他身后的关平却露出了恼怒的表情,生气的瞪着周瑜。
周瑜无视关平的敌意,也跟着站了起来,徐晃说道:“我的答案,与君侯心里的一样。”
汉建安四年,八月中。
河南尹,雒阳。
留守雒阳的司徒、录尚书事黄琬,河南尹骆业、雒阳令杜袭等臣僚奉迎大驾于城郊。皇帝率诸臣工、将校斋戒,择吉日遣黄琬持节谒祠世庙,又洒扫告慰十二帝神主园陵,重置吏士奉守。
雒阳南宫,皇帝率众人站在殿阶上,抬头仰望着焕然一新的却非殿,匾额上的字是由当世著名的书法家,尤善古文大篆、八分楷体的颍川人邯郸淳所题。皇帝似乎是为那几个苍劲古朴的题字所吸引,又像是故地重游、满心怅然,故久久未曾挪动一步。
骆业忍不住将视线看向地位最高的黄琬,希望他能说动皇帝移步进殿,好好看一看这座费心重构的殿宇。
“修的好啊。”皇帝终于挪步上殿了,口中的话首先就让骆业欣喜不已:“形制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