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嬴高之策,秦王政的沉默!(1 / 2)

加入书签

欲一中|国者,海纳为本!

嬴高心里明白,不管是那一个朝代,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帝国,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自信,具有包容的文化。

大秦虽然强势,但是尚未诞生那种包容之心,有宽广的胸怀,但是缺少一种化天下唯一的大气。

嬴高心里清楚,这也是在后来,当始皇帝明白过来的时候,以至于向山东文化放低姿态的原因。

在这一刻,嬴高便是借助这个机会,让嬴政清楚这一点。

大秦只有海纳百川,才能有容乃大。

在这一点上,嬴高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其余人都是按照程序再走,而嬴高是打算杀出一条血路。

在这个时候,强者更有话语权。

大秦只有从现在开始,调整方略,甚至于微调国策,才能更好地让大秦从容的接受山东六国,整合整个天下。

只有整合所有势力,才能有一战的力量,毕竟大秦之中以法为教,对于任何事情都需要全力以赴、

.........

“欲一中|国者,海纳为本?”

嬴政眼底精光闪烁,他是大秦之主,更是清楚大秦现在的优势,但是由于亲政时间并不长,所以对于大秦的不足只是有所察觉,而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公子高,你的意思是只有吸收六国文化,才能让大秦统一天下?”

嬴政比任何人都清楚,大秦文化的排他性,这样的朝代,要么一飞冲天,成为这个世界上的王者,要么支离破碎。

想要做出改变艰难,就算他是大秦之主,也未必做得到,除非他的威望达到了极致,超越了古之先贤。

但是在这一刻,嬴政心里清楚,他还做不到。

“三公子,王上,大秦以法为教,这是大秦的立国根本,也是大秦之所以席卷天下的利器,臣以为不可乱来!”

王绾语气低沉,面对嬴政与嬴高,表达出了反对之策。

“以秦制为根基,取其精华,才能让大秦更加健康的成长,这样做才是最大秦最好的交代。”

嬴高语气幽幽,眼底深处掠过一抹无奈,大秦制度早已经根深蒂固,他也没有想过要改变,他想要做的只是改变了一下。

让大秦的制度多一丝欺骗性,不至于那样的凌厉,不圆滑,全部都是棱角。

“再说了,我也没有想过在现在就改变,而是让父王心里有数,不至于在将来,事情发生,而措手不及。”

让一个已经沉默了百年之久的国家,早已经适应了一种制度,一种生活制度的国度,做出改变,将会伴随着阵痛,也许没有商君孝公变法那般深彻,但却远比商君变法更为残忍。

这不是一国之内的改变,而是一个时代的变革。

嬴高心知肚明,商君变法在于秦,送葬者无数,止于商君,而历史上,这个伟大的变革,起始于始皇李斯,最后整个大秦都为之送葬。

在这一刻,嬴高心头有一个念头,那便是从小开始做出一个改变,他一个送葬便已经足够,这个伟大的国度,应该存在的久一点。

让华夏多保存一点精气神。

只是这个道理,注定是在他心里压制的梦想,无法言说,这一条道,亦或者嬴高选择的这一条道路,本就是凭借一腔孤勇,一路前行的悲壮史诗。

为了这个自己热爱的朝代,嬴高无怨无悔。

若是能够让大秦万年,纵死何仿。

“三公子,眼下大旱已经没有结束,而且按照日书的推算,降雨也将会在八月末,而现在才不过七月中!”王绾对着嬴高,道:“不知三公子,对于大旱一事,有何对策?”

“泾水未决,河道未通,当初本公子的谏言被搁置!”

嬴高深深地看了一眼王绾,一字一顿,道:“我只是一个三川郡守,而不是天神,不能直接下一场大雨。”

“如今只能组织国人百姓,以及涌入进来的饥民自救!”

说到这里,嬴高沉默了许久,然后盯着王绾,道:“而且根据我得到了的消息,这一次的饥民涌出,大多都在三川郡,占据了这一次入秦饥民的十分之六。”

“三川郡肩负最大的压力,以朝廷之力,安置其余四成,当不在话下,这一点,我相信长史能够办到。”

嬴高心里清楚,三川郡的饥民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自从四面八方涌入三川郡的饥民,可谓是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以上,两百万以下。

如此恐怖的数量,让三川郡官府如履薄冰,生怕发生内乱,这也让三川郡的人口,在瞬间超越了大秦除了内史,巴蜀之外的所有郡县。

虽然三川郡的水系,劳役都开始,但是这一笔账,依旧是来自于嬴高,而不是来自于大秦朝廷。

亦或者说,大秦朝廷只有十分之一,而剩下的全靠嬴高一人抗下,这个时候,他这个剑南商会的创始人,反而是借贷无数。

在这个时候,嬴高不敢在接受饥民了。

要不然,现在已经达到临界点的三川郡,立马就会发生大乱,这一点,绝对不能发生,大秦已经连续遭受重创。

若是三川郡再出事,将会影响嬴政的威望,也会影响大秦国人百姓对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