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五章:人心所向(1 / 2)

加入书签

“咚咚咚咚。”战鼓之声,响彻了整个望北城。

城外的兵士和城内的臣民纷纷从屋中或者帐中爬起,跑出了屋内。

不少人哈欠连天,显得格外疲惫,更有甚者披头散发还带着两个厚重的黑眼圈,显示了他一夜未眠的情况。

如此情形在城内城外都不在少数。

直到鼓声响到第二声的时候,老许才去敲了温耀阳的房门。

只当是老爷昨夜睡得太晚,这两年又确实上了年龄,未能听到鼓声。

鼓声响到第三遍之时,老许终于推开了温耀阳的房门,即便要打扰温耀阳的睡眠,老许也不得不如此做,毕竟,望北城何去何从还需要温耀阳的决定。

老许手中端着一碗厨房做好的梨汤推开了房门。

咚的一声,那碗梨汤跌落在地,那温耀阳用了许多年的晚摔得粉碎,那梨汤泼洒在地面,形成了一滩不太好看的水渍。

“来人,快来人!”老许大声喊道,一边冲入了房中。

不多时,七八名家丁涌入了房中,房屋之中,老许死死抱着温耀阳的双腿,向上顶着。在其之上,温耀阳面无血色,将自己吊在了房梁之上。

温耀阳的身体传来了阵阵凉意,一届大儒,家世如此显赫之人,就这样吊死在了房梁之上。

桌子上摆放着一封书信,一块虎符,和一块城主之印。

相比起家中其他东西的普通贫寒甚至带着简陋,这几样东西显得价值连城。

书信规整的放着,书信上的字迹英气十足却又带着几分委婉的秀气,如同温耀阳做人一般。

信上整齐的写着

“天下,国,家,对于我温耀阳来说,世间的一切当如此排列,我信奉儒家,也承蒙儒家,学了很多东西,我的父亲也信奉儒家,尊崇儒家。这些东西,从我的高祖父开始,便一直如此,多年以来,我已经深入骨髓。”

“我温家承蒙圣上看重,六代为官,忠君不但是信念,亦是祖训。”

“昨日与宋余晖小夫子一论,深感赞同,可惜,忠孝于我温耀阳,分量十足。”

“即便为天下大义,我亦不愿舍忠孝二字。”

“本万分恍惚之际,幸经由老许提醒,方才恍然大悟,不然,险些酿成大祸。”

“老许之意便是天下百姓之意,亦是宋余晖小夫子之意,能以如此年龄明此道理,我温耀阳甚是高兴。”

“可惜,祖宗之言不可背,忠义之心亦不可违,既无法两全其美,但却依然能够决断。”

“我以一死已报圣恩,不负忠孝之义,”

“自我死后,便打开城门,迎入义军,此乃迎合天下大义。”

温耀阳从来不在意豪门寒门,在府中,除了老许这般年龄大的仆从之外,温耀阳亲自教过许多府中仆从识字,所以,找出一个能读懂这封信之人有许多。

老许听得那封信的内容,慢慢走出门外。

由于身体的原因,温耀阳直到前些年才生了一个子嗣。如今,不过八岁,为了避免那孩童看见温耀阳的惨况,所以连同着温耀阳的夫人都未进入这房间之中。

老许将那书信连同着虎符和城主印记一同带到了那孩童面前。

孩童虽才八岁,但是所识之字却远胜许多成年人,孩童看着那封书信,开口说道:“虽然我还看不太懂,但是未来,早晚会慢慢明白。”

话筒将那书信好生折起,放入怀中,拿着那虎符和城主印记,朝着城门之处走去。

自己的父亲曾经说过,若是他不幸故去,自己便是这家中唯一的男子汉了,家中的一切,当由自己挑梁承担,而此刻,自己要做的,便是做完父亲未做之事。

孩童坐上了停在府门前的马车,一路朝着城门处疾驰而去。

城门之外,眼见日头慢慢升高,就连宋余晖都显露了几分焦急,霍青手中不停把玩着竹笛,也显示了其内心的不安。

宋余晖看向城墙,有些遗憾的说道:“或许,我们真的要做好和望北城战斗的机会了。”

霍青将手中竹笛收回腰间,看着眼前的望北城,开口说道:“我们没有大型的攻城器械,如果要强硬攻城太难了。唯一能做的便是由宋大人率军与望北城僵持,而我则率一队骑兵从周围山脉绕过望北城,切断望北城的后路,若是能够伪装成商队混入则更好。”

就在此时,望北城城楼之上,却出现了一个孩童,孩童声音有些稚嫩,大声喊道:“谁是宋余晖,宋夫子?”

宋余晖听着那陌生的称呼显得有些意外,但是还是对着城楼说道;“你是何人,我便是宋余晖。”

“我是温耀阳的儿子,温修远,我父亲说了,宋夫子所言极是,你是对的,所以,我望北城迎入义军。开城门!”温修远瘦弱矮小的身躯就连站在城头都需要有人将其抱起,但是在此刻,却像极了昨日站在城楼之上的温耀阳。

嘎吱一声,城门缓缓打开,温修远站在众人之前,手中抱着虎符和城主印看向众人。

高洋快步走来,半蹲着身子结果温修远手中的东西,即便面对的只是一个孩童,高洋却也给与了足够的尊重。高洋的军队更是在宋余晖和霍青的带领之下整整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