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这不可能(1 / 2)
“姚先生,我,我们美的……”
李梅起身,犹犹豫豫的说,不知道该说什么,又意识到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用不了多久,格力肯定会死死地压制住美的。
而她,则会因为没抓住这次机会而失去家族的支持,以后在美的厂里,再无她李梅的一席之地。
姚远说,“美的也在我们的供应商品目录里,不过你们是第二批。”
“姚先生,谢谢,谢谢,非常感谢!”李梅大喜过望,不住地点头致谢,“杨局长,谢谢,谢谢。”
杨胜笑着说,“你感谢姚先生是没错的,政府和远大电器签订了供应合同,我们是做政府工作的,其他的,都由远大电器负责,我们不干涉。”
“是的,是的,非常感谢姚先生。”李梅不住道谢。
姚远说,“李经理先别急着感谢,我是有条件的。”
“姚先生请说。”李梅坐下来,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
姚远说,“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们的产品一定要保证质量过硬,如果产品达不到要求,不管你们做技术改进也好还是怎么做,用户的使用体验永远是第一位。”
“姚先生请放心!我们美的的产品质量是绝对过硬的,同时对于远大电器提出售后服务政策,我们完全同意,技术人员明天就能到位!”李梅打包票道。
姚远说,“第二点,就是付款方式。我得收到了钱才能给你们付款。”
杨胜笑着点头,“我们这边会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的。”
“没,没问题。”李梅想了想,答应下来。
其他厂家都是这么干,美的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格力和美的的问题解决了,也就是说,空调滞销的问题解决了。
裴东南左右看了看,道,“姚先生,我呢,我们新飞的冰箱,政府也需要采购冰箱吗?”
“不,你们要用第二个办法。”姚远笑着说,“我跟你说过,希望你也考虑一下如何解决新飞冰箱滞销的情况。”
裴东南摇头,苦笑着说,“如果有办法,我不会急着要见你。”
“降价吧。”
姚远直截了当地说。
裴东南一下子沉默了。
董小姐和李梅相互对视,其实都明白,和进口货拼,除了降价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包括空调。
早晚都要走的一步。
但是,业内有共识,谁先降价,谁就是罪人,并不是说爱国情结,而是因为一旦这么做,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国产的就会先自己厮杀一番。
结果就是,还没把敌人干趴下,好的国产品牌就先死掉了。
但是,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谁扛不住压力的,谁就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降价和降价不一样,降价一百块和降价一千块不一样。
历史上,长红厂在一年之内连续降价,幅度超过千元,打开了彩电市场的潘多拉魔盒,最先死掉的是一些国产品牌的彩电,外资品牌实力雄厚又有舆论又是加成扛住了压力,但是,彩电的价格,客观上是有了大幅的下降。
李吉利说过一句话: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沙发。
然后有了吉利豪情,四万多一台,当时是90年代末,桑塔纳卖20万一台的年代。
因此有人说,华夏人民告别20万元一台桑塔纳是从李吉利推出第一款量产轿车开始。
彩电同样如此,整个家电行业同样如此,未来还会有手机行业以及其他所有行业……
一旦华夏厂家开始大规模生产某一种商品,那么这款商品不管曾经多么的的珍贵,它最终都会变成白菜——白菜的价格。
裴东南当然想不到那么远,他在意的是利润。
他犹豫了一下,问,“姚先生,你认为我们应该降多少?”
杨胜起身,笑说,“姚总,诸位经理,你们先谈着,姚总马上要开个工厂了,周市长特别交代我要协助姚总办好这个事情,我现在得去看看地皮的情况,搞清楚了再回来和姚总商谈。”
他现在不用弯腰鞠躬了,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又重新明确了面对姚远时自己的位置,心态是平和的。
众人连忙起身相送。
待杨胜离去,董小姐看似随意的笑着问,“姚先生要开个什么厂子?你手底下应该有一个机械厂吧,是扩大经营么?”
她指的是那笔1378万美元外贸订单,是机械产品。
她怎么也想不到姚远连厂子都没有,就签下了这样一笔天价外贸订单。
姚远笑着说,“算是吧,引进了日本三菱株式会社一千万美元的投资,要建一个现代化的机械厂。”
随意这么一句话,却让三人心里剧烈地震动起来。
1000万美元的投资说起来就像是说1000块钱一样,前面有1378万美元的外贸订单,现在冒出来政府采购,又冒出来一个1000万美元的投资,就好像是有百宝箱一样,想什么时候掏出来宝贝就能掏出来。
他们忽然意识到,自己所认为的姚远远远不是真实的姚远,你永远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让其他人望尘莫及、想都不敢想的成就。
姚远喝了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