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怦然心动(2 / 3)
就好办多了。
接下来详细讨论了一些计划的细节,第二天,姚远前往总统府会见纳扎尔耶夫。
姚远和纳扎尔耶夫单独面对面仅有此次,对纳扎尔耶夫来说,姚远这个人在中亚地区高层里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此之前,因为巴克输油管道,东方石油已经和中亚四国有过经济合作,而且除了哈萨克斯坦之外,东方石油已经和其余三国签署了石油天然气开发合约。
东方石油能够在中亚地区所向披靡的主要原因是此前亮眼的成绩,从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到阿联酋的色丹油田,都证明了东方石油的实力。
这个实力不仅仅包括企业本身的,还有企业背后所具备的政治实力。
无疑,华夏企业这个属性让东方石油在中亚地区比西方石油企业更加游刃有余。
纳扎尔耶夫是倾向于姚远的,只是姚远提出建设华哈铁路之后,他却隐隐有些担忧了,担忧来自于对莫斯科的忌惮。
他是苏联时期的高官,对莫斯科有着与生俱来的畏惧和尊敬,哪怕现如今苏联已经成为历史。
姚远方法早就看到了纳扎尔耶夫的患得患失,开口就进入主题,道,“总统先生,卡沙甘油田一年之内的产量可以达到一千万吨,贝姆特油田三年后可以达到两千万吨的年产量,每年三千万吨的石油出口额,我想应该够你向议会交代了。”
“找到石油了?”纳扎尔耶夫的不露声色,问。
姚远缓缓点头,“里海矿区每天能够提供三万吨的产量,我们还在继续勘探。”
纳扎尔耶夫微微点头,说,“三千万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恐怕很难让议会批准铁路计划。”
“如果没有这条铁路,卡沙甘油田、贝姆特油田、马克谢油田的石油都必须通过汽车运输的方式运出来,成本将会是三倍。”姚远笑着说。
纳扎尔耶夫笑道,“可以修一条管道,参照巴克输油管道,修一条通往华夏西北部的输油管道,甚至输气管道,成本自然会大大下降。”
他并不是没有准备,而且理由更加充分——管道运输的成本是最低的。
姚远好像早有预料,说,“总统先生,输油管道是早就确定下来的项目,不过,输油管道毕竟替代不了铁路。您知道,油田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员和物资,以现在的运输方式,大大限制了我们的油田建设。”
纳扎尔耶夫不为所动,他之所以提出输油管道,就是要把铁路限制在石油天然气专用运输上,不为别的服务,那样的话,单独使用标准轨距还没有那么扎眼。
姚远顿了顿,笑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号线的规划图铺在桌面上,指着新首都的位置,道,“铁路从阿拉木图出来之后,一条线沿着南部边境地区走,然后折向西横穿哈国连接这一路上的所有大城市,另一条线则往西北方向走,连接这一路的城市之后,在新首都建一个铁路枢纽站,分出两条线,一条继续西行和南线汇合,另一条则向正南走从北向南横穿哈国,在和南线相接。”
他看到纳扎尔耶夫面露惊喜之色,知道自己给出的远景规划打动了他的心。
纳扎尔耶夫为什么要迁都,加强对西北和中部地区的管理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阿拉木图在边境,其辐射能力到了两千公里之外的西北、中部地区后已经非常弱了,本身是不适合做首都使用的。
权力中心要通过什么向管辖地区施加影响?
交通是第一位,通信是第二位。
交通是重中之重!
姚远针对纳扎尔耶夫这一点,在原来的铁路设计图上做了一些增加,变成了哈国干线铁路线规划图……
他沉声说,“东方石油出资华哈铁路,您可以以华哈铁路哈国境内的路段为基础,修建西南线、北线和中线铁路,连接起来之后就是一张连接了哈国所有主要城市和大部分重要地区的干线铁路网了,而且您应该看出来了,西南线、北线、中线都有旧铁路线,不需要重新修建,只需要进行改造就能和横贯东西的华哈铁路连接,投入大大降低……”
作为总统,纳扎尔耶夫很难抗拒这样的铁路大计划,他非常清楚,这张干线铁路网完成修建之后,全国就再也没有中央管理能力弱的地区了,这正正的中了他的心思。
他迁都不就是为了加强对中央约束能力薄弱地区的管理吗?
他陷入了沉思。
涉及全国铁路轨距变更问题,这是天大的事情,是重要的政治问题。
纳扎尔耶夫思考很久才慢慢说,“姚先生,归根结底还是筹码不够,三千万吨石油出口额,到我们手里的利润每年大约是二十亿美元,这不足以说服议会。”
他这么说,首先证明了他本人是下定了决心搞这个干线铁路网的。姚远把华哈铁路融到哈国的干线铁路网中,就是为了让纳扎尔耶夫看到这条铁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能够更快更便宜地输送出去,还能够在新首都建成之后,大大增强他对各个地区的统治力。
这对总统来说,极具诱惑。
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说服议会的理由,或者说能够让他用权威力压议会的依据。
姚远很清楚,如果纳扎尔耶夫下定决心做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