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不换思想就换人(2 / 3)
整一个镇班子而已,如果有必要,全部换掉都不奇怪。
徐辉没有什么失落可言,现在的结果是他期盼已久的,尽管经济这块的工作都落在了经办手里,但他起码是镇长,是一把手,出成绩的话少不了他那一份。
常务副市长提出建议,县里能说不吗,当场决定全部采纳,由新任镇长徐辉当场宣布分工和任命。
这次大调整是大手术,大家颇有日月换新天之感,强烈地感觉到回龙镇要大变样了。
最后,陈副市长换上了笑脸,环视了一圈,目光落在姚远脸上,“姚远同志,你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是在读硕士研究生,是市管干部,我来之前,书记说要给你压压担子,但不能光压担子,我今天提前跟你打个招呼,经市委组织部研究决定,任命你为正科级领导干部。按照组织程序,副科级提正科级要参加党校培训,鉴于回龙镇目前的实际情况,你暂时脱不开身学习,培训的事就放在后面,等茶师傅饮料公司和回龙公路的建设都走上正轨之后再补上。”
众人面面相觑,毕业就是副科级干部已经很吓人了,才工作两三个月就提正科,和镇委书记、镇长一个级别,要知道,姚远才二十三岁啊!
二十三岁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全省估计都没几个。
回龙镇的干部感到震惊,新风县的干部同样如此。音关市那么多副县长,四十岁以下的副县长只有全留友这一位,副处级干部,但他比姚远足足大了十五岁。
他像姚远这么大的时候还是普通办事员,连股级干部都不算。
看来市里对这位年轻大学生干部不是一点两点的重视,全留友在心里说,以后要和他搞好关系才行,没准过几年就成同级同事了。
可是,姚远却认为市里这样安排非常正常。
市里不知道他的底细,完全是根据他拉来春风基金、招商引资进来毛峰茶业、金尊茶业两家企业的成绩来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出资3000万修建全市范围之内第一条高等级双向四车道的乡镇公路,三年之内投资1200万承包八万亩山地种植茶叶、建设一家工人规模500人的茶饮料工厂。
这是什么概念,对贫困地区来说又是什么概念?
哪怕在二十年后,这样的手笔都是要引起当地县政府重视的。
事实上,姚远知道一些内情,市里是动员毛峰和金尊在市区投资的,回龙镇要发展,市区更要发展,市里更缺投资项目,但是毛峰二人顶住了压力,坚持要在回龙镇投资种植茶叶、茶饮料,市里这才作罢。
可以预见的是,茶师傅饮料公司走上正轨之后,整个回龙镇八万多人民都会因此受益,将会从落后的贫困地区飞快地走向相对发达地区的行列。
和这些影响相比,区区一个正科级算什么。
散会之后,陈市长要和姚远单独谈一谈,陈市长没有什么架子,就在姚远的办公室里谈。
陈市长打量着这位很年轻但是气场却很沉稳老练的副镇长,开玩笑说,“小姚,如果不是看过你的档案,我真的怀疑你以前是做大生意的,做比毛总他们还要大的生意。”
姚远的档案里没有关于他经商的任何描述,只有在校学习期间的记录。
他本来就是学生,只不过是利用在校学习期间的时间去做生意罢了,莫教授帮他,自然不会在档案里把商业这块的经历体现出来。
姚远笑了笑,没搭话。
陈市长照例勉励了一番,这些都是例行公事,真正要谈的绝不是这些。
果然,陈市长话锋一转,道,“西海工业大学我有所了解,机械部系统里唯一一所双一流大学,据我所知,你们学校的毕业生大多进入机械系统工作,你怎么想起到基层来的?”
关于这个问题不少人问过,应付起来姚远已经很熟练了,他说,“其实和其他大学差不多,先是部委机关选,然后是大国企选,到了这一环基本就给选没了。”
“所以每年部里都要下行政命令,要求给基层留下一定的名额,只有这样做,基层单位才能分到几个大学生,但依然是僧多粥少,厅级以下单位基本几年也分不到一个大学生。”
姚远递给陈市长一支烟,给他点上,继续说,“这几年来,有把西工大依靠给教育部的说法,从分配途径来看,这个说法估计很快会变成现实。”
陈市长不解道,“为什么?”
姚远说,“我这一届的同学大部分都分到了政府机关,四分之一去了北京,分在各部委机关,而不限于机械系统的部委。”
机械系统只有几个部委机关。
姚远说,“这在以前是没有出现过的,还有,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去了各省政府机关,同样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今年分到机械系统国企的只有四分之一多,剩下的就像我这样的,有的因为不愿意离开家乡,主动申请去了家乡的基层国企,有的则响应国家号召去了贫困山区。”
笑了笑,姚远说,“我算是响应号召到贫困山区工作的一分子。”
陈市长明白了,很佩服地说,“响应国家号召,有志青年。小姚,在基层政法机关工作未必是坏事,你看,你就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来了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