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一波带走(1 / 2)

加入书签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在这几年间,这些士大夫吃了不少报刊的亏,郭淡屡屡利用报刊博得舆论的支持,他们已经意识到这报刊可能会打破他们在舆论方面的绝对垄断,于是乎,他们也选择使用报刊。

是的,就是这么现实。

现在不利用报刊,完全没得打。

毕竟他们人多势众。

毕竟他们才华横溢。

毕竟他们能言善辩。

如果他们也用报刊的话,郭淡可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同样还是能够控制舆论的,并且控制的范围更广。

这一回也正好印证他们的想法,他们依靠报刊迅速瓦解了年轻人军团。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郭淡这臭小子真是一点都不讲武德,我们这才刚刚将报刊用得得心应手,你这好了,又搞出什么戏剧来。

而且戏剧面对的主要对象都是普通百姓,而不是那些年轻学子。

这虚晃一枪玩得,可真tm要命啊!

这封建社会是阶级分明的,这思想也是一级一级的往下传,那些大隐士、大名士,其实是很难接触到底层百姓的,他们的话是说给统治者听得,或者是说给读书人听得,然后再传到百姓耳中。

他们写得那些文章,百姓别说看不懂,就是听也听不懂啊!

但戏剧却能面向所有人,而且通俗易懂。

一场场戏剧,一幕幕人伦悲剧,从男人到女人,从亲情到感情,从家庭到国家,将礼教那虚伪的面具,都给撕得粉碎。

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可真是极其痛快啊!

由于南直隶商品经济非常发达,这戏剧仿佛一夜之间红遍整个南直隶。

不少百姓不惜赶一两天路,也要过来看一场戏剧,顺便抽个奖什么的,听说还送什么铁锅,农具,中奖率极高。

说是万人空巷毫不为过。

百姓开始暴躁起来了。

你们这些混蛋,原来只是让我们灭欲,好让你们尽情享欲。

百姓虽不懂写字,但好在有张嘴。

骂!

使劲的骂!

原先他们笑着哭着看完,如今真是骂着看完,一边看就一边骂。

这对于那些大名士而言可就非常致命。

这名士靠得就是名望,如今天天被骂,这还有个屁的名望。

急得那些大名士、大隐士是上蹿下跳,这回他们真是吃了文化的亏,但不是文化太低,而是文化太高了,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好到百姓都听不懂,他们赶紧动用所有力量意图禁止戏剧。

法院院长丁直急得是直接下令,要求禁止话剧。

诉讼院方面立刻表示拒绝对此案诉讼,如果没有诉讼的话,法院是不能直接下令的,当今的法院虽然拥有审判权,但却是一个被动机构,同时诉讼院警告纠察院,这么做是违法的,你们要是敢抓人,我们将你们给一块告了。

而当初王锡爵将纠察院归于官府。

南京官府面临极大的压力。

大多数官员当然都是支持法院的。

但是,双方的利益又并非完全吻合。

因为那些大隐士在乎的是名声,不是功名,他们都不屑于当官,徒子徒孙都是官,他们才不稀罕,但是官员在乎的是权力,你们自己都说这皇帝就是幕后主使者,那我们要这么干,我这乌纱帽还要不要啊。

关键目前的纠察员多半都是退伍兵,他们其实也是支持皇帝的,如今军部全都是支持皇帝的,不然万历也不敢走一步,纠察员自身也反对法院,他们就以没有诉讼院的签字,这不合规矩,拒绝执行。

同时法院内部也有人抨击这种做法,主要就是顾宪成那一派的,他们虽然跟汤显祖是死对头,但同时也非常痛恨那些虚伪、腐败的现象,各方势力在里面交织一团。

非常乱。

导致这禁止令迟迟下不去。

但汤显祖还是非常害怕被禁止,因为这种事确实不好说,趁着各方在较劲的时候,他带领着艺术学院的学生是日夜不停的演,并且他临时还编了一出戏剧。

名字就叫做---《二儒发冢》。

这典故乃是出自《庄子寓言》,主要就是讽刺那些伪君子。

这一出戏剧的背景,就是刘三一案。

之前他们那些大隐士不是说如果废除礼教,那谁来限制皇帝,于是汤显祖就将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大致内容就是说一个大名士批评皇帝,旁边的人非常尊敬他,夸他乃是忠直之士,不得了啊。

结果有一天一个百姓讽刺儒家,这个大名士立刻要求官府将这百姓千刀万剐,周边的人又夸他惩奸除恶,替天行道,乾坤独断。

将整个事件演得是活灵活现。

也将其中虚伪的地方体现的淋漓尽致。

你们自己说儒臣凭借仁义,制止君主暴政,结果那刘三卖一条头巾,就让你给抓了起来,都快成十恶不赦之人。

批评皇帝,忠直。

批评礼教,十恶不赦。

你这标准果真很礼教啊!

这一出《二儒发冢》,是对此案的完美终结啊!

大家顿时是幡然醒悟,你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