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七、“贵”客上门(1 / 2)
打米厂的生意太好,二楼的阁楼上放满了一担一担的谷子,厂房外边全部是箩筐排着长长队,也有人用特大号的麻袋装了几麻袋的米过来等着。
王秀琴负责打米,她从清早忙到半夜连回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就这样都没办法把那些排除的谷子全部打完,村民等不及跟王家人打声招呼早已经径自回家忙别的事去了。这可都是粮食呀,王自礼怕半夜会出什么意外只得拿了铺盖睡在打米厂的二楼帮大家守着稻谷。
王小琴看到这情形有些后悔让家里开打米厂了,她原本的初衷是让爸妈和大姐有些事做,挣点小钱,不至于让他们觉得自己太没用,可是现在却把他们搞得这么辛苦,简直是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呀。
不过王家人其他人可不觉得,虽然累但是大家觉得有了奔头,个个觉得有滋有味。晚上收工的时候已经到下半夜了,王秀琴仍然精神抖擞地要把一天的收入整理了,两毛钱一担谷子收的基本都是毛票,可架不住它数量多呀,两个布袋全部塞得满满的。
一家四口蹲在打米机的厂房里数了大半个小时才把钱全部数清楚,一天下来的收入居然有八十六块四毛钱,王小琴看到大姐脸上的笑容也跟着笑了起来。
自从打米厂开工后,王秀琴就全天将近十八个小时都呆在打米厂,蒋佩兰要忙田里地里的活,王自礼白天去放牛,晚上还得在打米厂守夜,王小琴一边自学初三的课程一边在家给负责做一日三餐的饭。
这天中午王小琴看完书正准备做饭听到屋外有人说话的声音,像是朝她们家院子来的,她甩了甩手上的水出了厨房往院子走去,发现来的人是她的小叔王自信和她的小婶婶带着他们的四个儿子。
因为王自礼参军十年回来到家乡已经二十八岁了,比他八岁的弟弟王自信跟他同一年娶亲的,小叔家生了四个儿子,最大的儿子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最小的儿子也比王小琴大一岁。
虽然说农村里家里四个儿子很让人羡慕,有福气,她的小婶在四个妯娌当中也是腰板挺得最直的,王家老人本来就有意无意地更疼惜幺儿,再加上他家生了四个大孙子,那简直更加心偏到没边了。
可没想到生的四个儿子一个个也都是好吃懒做的主,以前挣工分的时候还能混水摸鱼,现在分田到户了
却仍然不愿意好好的去干家里的活,家里的大事小事全是两个老的在撑着。
这不,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家里四个大小伙子,一个都还没娶上媳妇,整天就张着嘴问父母要吃要喝的,家里分了那点粮食早在一翻年就吃完了,这大半年全部都是靠着在队里借粮食勉强支撑着,可现在从队里借的那点粮食也快吃完了,王自信一家正发愁呢,结果听到王自礼家开打米厂的消息,再一打听知道四哥家发达了,立即带着两个儿子上门来了。
王小琴见到比印象中年轻许多的小叔和小婶婶愣了愣,才叫道:“小叔,小婶婶。”
王五婶见王小琴手上拿着饭瓢脸上堆着笑,“小琴呀,煮饭呢,有没有煮我们的饭呀?”
“小叔小婶我爸妈没跟我说你们要来。”
“那现在看到我们来了,你去多放点米吧,记得要多煮一点,你这四个堂哥可能吃了,一顿饭能吃一斤半米呢。”
人家都这样说了,好歹又是自己的叔叔婶婶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是看在王自礼的面子上,她也不能把人往外面推呀,王小琴无奈地叹口气换了一个平时用来烧水的大锅子拿来煮饭,想着王自信他们一家六口
人,整整往里面多加了十筒米,跟人家做酒席似的煮了一大锅饭。
王五婶看到王小琴往锅里放的全是白米顿时笑开了花,她已经好几个月没吃过纯米饭了,心里想着看来村里人说的不错,王自礼家果然是发达了,要不然怎么这么舍得放了那么一大锅的白米,这一顿饭起码也放了七八斤米吧。
王五婶跟着王小琴进了厨房,一双眼睛冒着精光四处打量着,这里面看看那里摸摸,还把他们家的锅碗瓢盆,水缸凡是有盖子的器物全部都打开看了。
她看到米缸里面放了满满一缸的精白米,灰缸里面放着的黄糖、白糖还有一大包干鱼仔,一转身又看到案台上居然放着烧好的一个猪头皮,立即吩咐王小琴道:“等会你把这个猪头皮煮了吧,你几个堂哥可是最爱吃这个菜了,还有灰缸里的那包干鱼仔也煮了吧,这多人多那点菜肯定不够的。”
王五婶说着从厨房后面的厢房里将王小琴她们家用来装蛋的木桶抱出来,“看,这里还有鹅蛋,把这些鹅蛋也煮了吧,家里还有什么菜,你这丫头再去找找,全部一起拿出来煮了,要不去杀两只鸡或是宰只鹅算了,我们家可是有六口人呢再加上你家几个人这点
菜可是不够吃的。”
王小琴坐在火膛边看着王五婶在她家翻箱倒柜,还摆出一副主人家的姿态吩咐自己忍不住气笑了,“小婶婶在自己家煮饭的时候也是这么大的手笔吗?”
王五婶撇嘴道,“我们家哪有这样的,我们家煮饭那可要掺一半红薯的,平时基本咸菜送饭,我们都几个月见不到一点荤腥了,哪像你们家都过上地主老财的好日子了。这我们不是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