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五、如火如荼(1 / 2)

加入书签

王小琴敲了敲王楠的额头笑着说道:“不想剃光头就自己好好注意卫生,你看这一个夏天你们都晒得黑不溜秋的跟两条泥鳅似的,乍一看还真像是男孩子一样,这回加上小国,你们正好三兄弟了。”

王楠却突然低下头讷讷地说道:“不知道小花有没有被二姑剪头发?”

小花和小草跟着王美琴回张家已经有好几天了,这几个月王楠跟小花基本上形影不离,突然分开来了她到现在还没习惯,时不时地念叨她两句。

王小琴也有些想念那两个孩子了,摸了摸王楠的头,“没事,马上就开学了,到时候你们就能见面了。”

“小姑你能带我去二姑家找小花玩吗?我想小花和小草呢,也想二姑。”

“小姑也想她们,不过小姑最近没有空呢,等忙完了这阵哪天有空了,我就带你去二姑家玩。”

王小琴在临近傍晚时才坐着邓光辉的车去镇上,她留邓光辉吃晚饭,邓光辉虽然有些意动,但想想还是婉拒之后离开了。

王雪琴出摊回到家王小琴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吃饭的时候她把大米厂的进度告诉她,王雪琴只让家里放心干就是,只要用得着她的地方不管出钱还是出力她都会听从安排。

第二天王小琴吃过早饭就去学校了,今天是新学期报名的最后一天,王小琴给自己报了名,顺便向班主任递了一张请假条,请两个星期的假,等忙完打米厂的事情再回学校上课。

班主任倒没为难王小琴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嘱咐了她一番就同意了,还跟王小琴说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她,她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她,王小琴感谢了班主任的好意,抱着班主任特意让她提前领的新书离开学校往镇上的大樟树坪走去,那里是三石镇客运车的上下客的定点位置。

王小琴站在停车坪的大樟树下等邓光辉,他们昨天

在家清点了一下材料,发现家里的那些瓦片因为年头太久基本不能用了,还有那几根原本用作杂物房的梁柱如果用在打灰米厂的厂房太短了些,木板的数量也不够,这样一来原来的计划全部都要改变。

邓光辉现在自发成为王家打米厂的顾问,专门提前收工后到王家问打米厂的进展情况,听说了材料不够的事,他跟王自礼和王小琴他们一块去看了王家院院里的旧料后又回家翻找了一轮,发现哪怕是加上他家里的那点板材仍然不够。

邓光辉没说什么,驾着自己的车子就离开了,一直到晚上八点多将近九点钟才回到村里,进村后邓光辉一气儿将车开到王家门口,告诉他们说自己已经打听到了建料的消息了,他一个朋友家里正好前段时间拆了老木房子准备起砖瓦房,那些柱子最高的有五六米高,完全可以用来当作打米厂的主梁,他决定明天就去看看,如果合适他会把材料带回来,另外三石镇旁边的李家村有人新开了一个烧瓦厂,半个月前刚成功烧出第一窑新瓦虽然已经有人订货了,不过王小琴他

们要的量不大跟那里的主家说一说实在不行把价格开高点应该能匀一点出来。

王小琴想起她正好也要回学校报名请假跟邓光辉说,让邓光辉晚一点等她办完事可以跟他一起去看好些材料,邓光辉一听自然高兴,有王小琴这个能主事的人去当然是最好的了。

这一天王小琴和邓光辉办的事情很顺利,卖旧木料那家是邓光辉的战友,不仅热情地留他们在家里吃了中午饭,还主动提出愿意第二天用家里的牛车帮王小琴将木料运送到柳林村,王小琴自然感激不尽,虽然她知道对方完全是看在邓光辉的面子上才这样做的,不过在离开之前她仍然额外打了五块钱红包给这家八十岁的老奶奶,在那家人的热情挽留下离开了。

接着他们又找到瓦窑老板,出了比市场售价高百分之二十的价格成瓦窑老板那里买到了盖打米厂屋顶所需要的瓦片,即使是这样王小琴他们依然忙到傍晚将近天黑的时候才回到家,王家人都还没吃晚饭,煮好菜特意等着他们。

一家人一起把放在邓光辉车上的瓦片卸下来,吃晚饭的时候互相汇报各自手上工作的进展情况,王自礼今天一天也没闲着跑了好几个地方,终于找到了三位做工的大师傅和五名小工,王自礼开得价格高,那几位师傅马上就答应下来了,还推荐家里其他人到王家当小工。

王家人以近乎神速的速度搞掂了打米厂的前期准备工作,有材料又有人工,王家的打米厂如火如荼地开工建设了起来。

因为工钱给的公道,还包一日三餐,不仅如此下午的时候还有一顿加餐,有时是面条,有时是米粉,有时是一大盆包子馒头,好多人看了都羡慕不已,纷纷到王家希望能给王家做事。

王自礼和蒋佩兰虽然是老好人,但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底限,特别是这段时间村里传出他们家的风言风雨到底是谁在兴风作浪,他们心里都清楚,只是不想说而已,对于这些人的要求王自礼笑呵呵地拒绝了。

做事的人则庆幸自己答应王自礼得早,要不然怎么

会有这么好的工作福利,不说别的,就光一天的伙食那可比自己家里吃得要好得多。

因为待遇高福利好,乡下这些汉子们大多数还是纯朴的,大家对王家自然投挑报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