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2)
第21章
周述轻笑了下,“自古盐铁茶便是官府所有,老夫即便不愿,又能如何呢?”
球又轻轻地被踢了回去。
谢昊看着周述久久后,哼了声,“听说老先生现在在吃斋念佛?呵,果是慈悲了许多。”
“都有神仙降世了,若再不信因果,老夫很怕贻害子孙啊。”
周述悠哉哉地道:“再说,蚍蜉岂能撼大树?朝廷发的榜文看了吗?已是昭告天下他们天外来的圣人了。要我说,他们愿意发粮也是好事,起码那赵璋不会一直盯着咱们了。我们不光要赞同此事,还要多多告知世人。”
谢昊愣了愣,随即便明白过来了。他哈哈一笑,拱手道:“果是要多吃斋念佛,如此才能增福慧,后进领教了。”
周述笑了笑,“谢贤侄能领悟其中真谛就好。”
其他世家子听着两人对话,不由笑了起来。
强龙不压地头蛇,即便是仙,动了盐利也得趴着!(注1)
转眼,三日过去,吃了几天饱饭的李长生精神好了许多。更让他高兴的是,被神仙接去的孩童大多已开始好转,山上的医仙说,再过上几日,病情轻的就能回来了。
李家村本是大村,可这些年人口不断凋敝,青壮大量死亡,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看到孩子被饿死,比杀了他还难受。。现在听到孩子们好了,李长生别提多高兴了。
现在众再次来到李家村时,村民的面貌已有大大改观,不再似之前那样有气无力了。
陶景见大家恢复精气神了,便让李长生带着他去田地里看看。
一番视察下来,陶景那头摇得就没停下来过。
农具,落后;技术,落后;种子,落后。
古代技术比现代落后是肯定的,但陶景没想到这地方的农业技术会落后到这种地步。听完村里几个老农的描述,陶景只觉眼前发黑。
这种田方式跟撒把种子等天吃饭有什么区别?太原始了!也是怪了,从天子的冕服来看,此地文明发展也是不错的,都出现缂丝了,怎么农业技术会这么落后?难道是因为百年战乱,一些技术失传了?
他想不明白,问了赵璋后,得知这曲辕犁还是前朝人发明后,他觉得自己的猜测大抵是对了。
“陶先生……”
赵璋见陶景蹙眉,便有些担忧地问道:“可是我们这儿的地不适种神种?”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注2)
一想到高产粮不能在大昭落地生根,他呼吸都要停滞了。
“不是。”
陶景看向赵璋,一字一句道:“我知道你们技术落后,可没想到这样落后。你们现在这样种田,跟原始人有什么区别?”
赵璋躬身作揖,小心翼翼地道:“敢问先生,何为原始人?”
“……”
见陶景没回应,他忙又道:“不过我们的学问的确是
不能跟先生的学问相比。毕竟一个是天学,一个是地学……”
“行了,行了,别吹了,别吹了。”陶景无奈叹气,“我们说了的事肯定会做到,你放心吧。”顿了顿又道:“你好歹也是个文人,能不能有点风骨?别老吹彩虹屁。”
“彩虹屁?”
赵璋一琢磨,便是抚着胡须,摇头晃脑地道:“人者,马屁也;仙者,彩虹屁也。妙,妙,真妙!”
“……”
毁灭吧,赵大人没救了。
不去理会赵璋的彩虹屁,陶景又沿着田地走了一遍,心思越发沉重了起来。
百年战乱带来的影响何止是技术失传?百年战乱带来的最大危害便是人口凋零。眼下的大昭不缺地,但缺人。
村里好多土地都是空着的,也就是说根本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耕种田地,如此一来,他们购买的农耕机怕也是不够用呢。
“赵县令,我让你找的训牛人找得如何了?”
“回先生的话。”赵璋忙道:“下官这几日去各乡询问,已找到了六个训牛人。下官承诺给他们一日三餐,他们都愿意过来帮忙。”
“六个人?”
陶景的眉直接拧成了一个“川”字,“整个县就只有六个训牛人?”
“不,不是。”
赵璋有点难为情地道:“是整个宁州都只有六个训牛人。”
“……”
陶景语塞。过了好久,他才颤着声音问道:“那我们让你找的建房工匠呢?”
“这个多,这个多。”
赵璋忙道:“有经验的建房工匠有三十四个!”
“整个宁州?”
“是。”
陶景眼泪都要下来了。他们到底来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物资贫乏,人才短缺,这要搞下去,别说工业了,能找到足够的人种田建房就不错了。
他按了按有些发疼的心口,道:“那把那些训牛人先喊来吧。我们会包了吃住,另外每月再给十斤土豆、五斤白米、一斤盐做工钱的。”
赵璋刚想说不用工钱,但想到之前的告诫,忙将话吞回去,道:“先生仁义,下官过两日便将人送来。”
“抢种不能再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