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古寺寻宝(1 / 3)

加入书签

() 两人很快吃完了饭,刘大同抓紧时间安排人手进行调查。

宁志恒则赶往南京城内很有名气的法华寺。

法华寺建在城南,据说是明朝开国时建寺,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寺庙原来建筑面积很大,但历经风雨,现在面积缩小了很多。

布局坐北朝南,殿宇仿宋代建筑形式,三进院落,布局严谨。飞檐耸脊,高大照墙有些破财,但还能看出原来的黄粉颜色。依稀往日的气度非凡。

宁志恒来到时,寺庙里的香客并不多,零零散散进出几人,看来香火一般。

信步而入,前院中间一尊铜鼎,里面充满了燃烧后的香灰,上面还插有数支燃烧着的佛香,香烟缭绕。

中门上悬有“法华禅寺”金字匾额,丰腴苍劲。东西偏门分别有“般若”、“解脱”行书眉额。

大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像,安祥淡笑,双耳垂肩,身披的袈裟,慈祥中显得庄严,栩栩如生地表现了释迦牟尼成道时的神态。

殿内有一个布衣老僧在佛像旁敲击木鱼,轻声诵经。还有两个迎客解签的中年知客僧人,正在和几个香客交谈着。

宁志恒上前取了三支檀香,点燃后插入香坛中。回身跪坐蒲团上,双手合十,口中默念法华经文,真心虔诚。

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佛教之地,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诵经之时心神豁然,清净安宁。

那种熟悉的感觉,让他一时之间仿佛又置身意识空间里的菩提树下。

这时那个闭目诵经的老僧睁开了眼睛,看了看在佛前已经进入坐忘状态的宁志恒。眼中泛起了惊疑之色。

这个年轻的香客给了他奇妙的感觉,就好像是一起修行多年的同门中人,熟悉而亲切!但老僧没有言语,重新闭目。

过了片刻,宁志恒默诵一段经文后,退出坐忘状态,恭恭敬敬的行了三个扣礼站起身来,上前将准备好的几张钞票送入功德箱中。

旁边的一位知客僧眼光一扫,心脏不自觉的一跳。每张都是十元法币的大面额。这一次就顶的上半个月的香火了。

现在民生艰难,寺院里的香火也兴盛不起来。平日里来的香客大部分都是几个或者数十个铜元的香火,最多时也就有几个银元。

一天下来,全寺僧众也不过是勉强度日,不然寺庙也不会连修缮庙墙的钱都拿不出来。

功德箱的香火全凭自愿,多少由心,旁人是不知道的,全是香客的虔诚决定。

现在看到宁志恒出手阔绰,顿时心中一喜。他几步上前双手合十施礼:“阿弥陀佛,施主佛心至诚,佛祖一定会多加佑护,消灾去难,吉祥平安!”

宁志恒也合十还礼道:“谢谢师傅的吉言!”

“施主这是要请愿还是求签?”知客僧接着询问。

这可是个大主顾,不能轻易放过,接待好了,寺院就能多一笔大进项。

“我是来还愿的,还有就是想请些法器回去供奉,不知道寺院可还方便?”宁志恒回答道。

他的目的就是要寻找能够帮助菩提树生长的佛门器物,只是具体需要什么样的器物,心里也吃不准。

“方便,方便!本寺的开光法器是最灵验不过了,很多达官贵人都来我们**禅寺求法器呢!施主你可是来对了!”知客僧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

这真是天随人愿,心想事成。没等自己推销,施主就主动开口要请法器。

他向在佛像旁边闭目诵经的老僧看了一眼,见师父没有反应,就请宁志恒去往寺院后殿,然后招呼身后的师弟去取平日准备好的法器。

平常寺庙里都会准备一些佛门器物,比如说,小佛像,念珠,木鱼,金刚铃、金刚杵、法螺等等。专门让信佛的香客请回去在家里供奉,当然也是要出一定的香火钱才行,这也是寺庙的重要收入之一。

后殿是平时僧众休息的地方,安静无人。请宁志恒在蒲团之上休息片刻,就有很多佛门法器摆在他的面前。

都是一些平日礼佛用的常用之物。他伸手拿起一尊小佛像,这是一尊铜制的药师佛像,制作还算精良,入手沉重。

“这是药师佛祖像,也叫饮光如来,拔众生疾苦,医众生疾病,请回家去供奉,一定会去除百病,消灾延寿。”知客僧看到宁志恒拿起这个佛像仔细端详,赶紧推销。

这个佛像可是专门请南京好手艺的铜匠打造的,铜料十足,做工精细。比起后世里那些个旅游景点的寺庙可是有良心的多了。

宁志恒没有回答,将佛像捧在手心仔细感觉。可是却没有半点异常。

他不理会旁人诧异的目光,盘膝而坐,闭目养神。将心神内敛,进入意识空间之中。

还是出现在菩提树下,佛经声依然传来,他仔细观察菩提树上的枝杈和绿叶。仍然没有半点动静,一如往常。

他心中稍有失望,退出意识空间。将药师佛像放下,看来是没有什么效果。

然后又拿起一只木鱼,和刚才一样,闭目进入意识空间,仔细揣摩感应,然后又失望的睁开眼睛,将木鱼放下,然后又拿起一件。

知客僧看着宁志恒一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