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1 / 3)

加入书签

《魔发奇缘》的配音完成之后, 卡莉突然闲了下来。

后期制作和宣发本就没她什么事,她只需要按照合约对可能存在的补充录音工作负责。

然而规律性的工作结束后, 卡莉却更心慌了——之前的忙碌覆盖了她对未来的迫切和忐忑, 空虚就容易导致焦虑。

一旦渴望成功、需要成功,人就容易不安——“我是不是做的不够?”“我还应该干点儿什么?”

所以即使身体上需要休整, 心理上却闲不下来——也不能闲下来, 做梦是美好的, 她知道自己必须去主动谋划, 提前谋划。

按照迪士尼的计划, 《魔发奇缘》会在10年11月份的感恩节档期上映。如果艾迪打算借助魔发奇缘的东风发行她的专辑, 这意味着她制作自己首专的时间只有一年多。

虽说专辑制作在不同的歌手那里有快有慢,快的有为了趁名气捞一笔, 从无到有几个月就发行的,行业内有完备的流水线, 这种速度也不是做不到;但卡莉对待音乐是认真的,无论如何都不能应付市场,应付听众——最终应付的是自己。

一张符合自己要求、且能迎合市场的专辑, 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出来的,需要准备和调动的资源太多。

精心制作的东西和赶时间拼凑出来的, 差别可不是一星半点, 即使糊弄得了粉丝, 也根本糊弄不了乐评人,重要的是不能糊弄自己。

从谱曲写词、确定专辑基调,亲自和制作人、甚至制作团队在讨论中敲定每一首歌, 乃至细化到每一首歌的制作方式,并有目的地排列所有歌曲的顺序,以表达某种专辑整体的概念……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

(当然有些所谓的概念在歌手团队搜集歌曲的时候并不存在,只是后来宣发时,公关团队愣给贴上了一个。至于愿不愿意这么敷衍地对待自己的作品,是歌手和公司的事。卡莉本人是不想这么出一份作品的。)

对她来说,这是她以卡莉·尼尔森的名字所发行的第一张专辑,她希望自己的每一张专辑都是精品,哪怕为了市场有所妥协,也要至少保持一份自己的心力在里面。

这些围绕着专辑的流程已经很耗时了,更何况还有后面的歌手形象设计——一张专辑从发型到巡演结束,甚至到下一张专辑发出前,是一个较为固定的“形象时期”,以配合专辑的“概念”,在这一时期的发型,乃至穿衣风格在各个现场、甚至街拍都要保持一致等等,虽然形象设计这块儿她可以假手于专业团队,但也不会是一朝一夕就能定下来的,其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

即使艾迪在签约之前对她承诺了diva级别的名气,也不可能扶着她一步一步走,除非他打算把卡莉当傀儡?然而这也不是卡莉想要的方式。

艾迪又不是做公益的,和卡莉也无亲无故,两人是纯粹的经济关系,确切地说是投资。投资方一测算自己未来的投入产出比不够理想,自然就会抽走资金,对应艾迪,就是解约。以艾迪对钱的执着,卡莉毫不怀疑艾迪在解约时会榨干她的最后一丝利益。

因此卡莉多次向艾迪询问未来的专辑计划,并表达自己随时可以开工,甚至准备好了几大本自己的原创歌单,可艾迪总是看起来不慌不忙的。

在卡莉锲而不舍的“骚扰”后,艾迪终于松口,告诉卡莉公司的相关人员一直在推进专辑的制作,目前正在向各个创作者搜集歌曲库。

“时机到了,自然会邀请你加入。”艾迪在办公桌后,一边回复卡莉,一边低头看文件,签字的手不停。

邀请……加入?

她又不是一个只需要被推上前台的道具,等会儿……她是吗?

“我以为这是我卡莉·尼尔森的专辑。”卡莉面无表情地问,语气僵硬。

艾迪头也不抬,“并不是,这是公司的专辑。”

这……卡莉简直不知道用什么回答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她的惊讶和气恼。

还没等卡莉因为这句话炸起来,艾迪已经做出了更多补充,当然视线依旧锁定在手里的签字表格上,头也不抬。

“我可以不管你试镜时唱什么歌,大部分风险是你自己承担的——我的投入只有试镜信息和一丁点儿人脉。”

“但制作专辑和配音试镜不一样,我投入的不仅有大把金钱,还有时间和精力——不止是我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雪花唱片,乃至母公司索尼、未来发行公司的人力物力。”

“所以,专辑怎么能叫‘你的专辑’呢?”

艾迪·林奇这个人,一如既往,投入产出比永远算的一清二楚。

卡莉并非一个如她年龄所示的、内芯儿只有十六岁的小姑娘,容易被艾迪糊弄。

她一字一句地冷静回答,“这是公司和员工的工作——我又不是不对这些劳动付钱,更何况雪花唱片在我的专辑里有分成。共享利益,自然也需要共担风险。”

因为卡莉的回答,艾迪终于抬头看她,带笑的眼神挺莫测的。他靠向椅背,沉默了几秒,对卡莉摇摇手里的笔。

“你没考虑到机会成本,卡莉,我和公司或许能签到一个更能赚钱的歌手,因为签了你,我们失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