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战略重心要转移了(2 / 2)
有了这座城池藏书,外面打翻天他们也懒得管,反正不会有人敢冒着得罪天下读书人的风险,攻打书城。
受他们影响,书院的学子和专门入城读书、抄书的游学士子,也是心无波澜,专注的扑在学问之上。
初平二年的十一月,在一片恐慌中开始,然后就渐渐的归于平静了。
刘襄是在一个月以后拿到的成品望远镜,两节套筒,可伸缩的单筒望远镜,完全抽出来长一尺三寸,就是三十厘米,合拢之后长八寸,就是十八厘米。
物镜镜片是直径一寸半的凹透镜,目镜镜片是一寸二分的凸透镜,为了保护镜片,两端都有能盖上的盖子。
镜筒的内外壁都髹了黑漆,外壁黝黑发亮,像上等的漆器一般润泽饱满,内壁却漆黑一片,没什么反光,不知道用的什么手艺。
为了美观防滑,外侧的套筒上雕刻了嘲风的纹饰,就是那个传说中龙跟鸟生的嘲风,好登高望远,古人总把它的雕像放在大殿屋檐的四角上面。
工匠把嘲风的形象雕刻在望远镜上,是想要附魔的意思?
一共做出来八大一小
。,九个望远镜,分别用长条状的木盒装了,木盒里面还做了能稳固的支架,垫了柔软的红色丝绸,既美观又能防止碰撞,手艺精湛,美轮美奂,相当不错。
“六位工匠,改良军械,有大功,晋军爵一级,赏万钱。”刘襄下令赏赐,重点是军爵,一万平安通宝也不少,依现在新币的购买力,相当于三斤黄金了。
望远镜做出来了,得想想给谁使用。
当然是军用,要配发将领,要不然都留手里当玩具吗?
数量太少,稀奇名贵,还可以当做异宝赏赐,提高属下的忠诚度。
所以,独挡一面的阎柔、杨槯不能没有。他们两个有,要是崔奕没有,那家伙肯定跟自己闹别扭,必须得给,于公于私都得给。
匠作监的王兴给他个小的当样品,既有了颜面,也能提高他继续想办法制作望远镜的动力。
协助自己统管中军的赵云,不能少了他的。
越骑营经常会有游击任务,严纲也是早期追随自己的元老,任劳任怨,立功不少,不给一个不合适。
加上自己留一个,还有两个空余。
可东、南、西、北四军的关羽、徐荣、张辽、徐晃,还有并州刺史张郃,云帆营校尉太史慈,他们六个,给谁呢?又不给谁呢?
别再弄出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那就悲剧了。
干脆留着吧。
谁先立了大功,就当珍宝赏给谁好了,这样还能起到一点激励的作用,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气。
主要是太少了,得催促王兴想办法烧玻璃,无瑕疵的水晶太难得,用水晶也太贵了,成本就要六十金一个,大规模制造可玩不起。
召来赵景,命他带一队宿卫骑士,将望远镜送去辽东。
赵云、王兴就在身边,随时能赏赐。
崔奕、严纲,碰面以后再说吧。
命谒者传令阎柔,安排好北境防务,来邺县述职。
明年是192年了,董卓会不会死,长安会不会乱起来,刘襄不知道,但准备工作得做到前面。
留一部分兵力跟袁绍对峙,大部分的注意力要放到河东郡和长安三辅了。
现在,除自己之外,实力最强的是董卓,如果真的出现机会,必须要果断出兵弄死凉州集团,免去西边的威胁。
至于袁绍、袁术,他们的人脉盘根错节,想一战灭了他们其中之一,难度太大了。而且一旦压力太大,有了致命威胁,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摒弃前嫌,突然就联合了,这可说不准啊。
所以推演的时候,一定要把他们的联合算计在内。
暂时扮演袁术的盟友,跟袁绍对峙,让他的六万大军不能收复徐州,他现在只占据了彭城国和沛国的地盘,可养不起这么多的部队,对峙便是削弱他的有效手段。
来年的五王联盟不确定会不会出兵,不出兵就继续跟袁绍对峙,如果刘宠出兵,正好能挑起刘姓诸侯王和世家大族的矛盾,也能更好的消耗袁绍。
到时候,根据形势的发展,决定留在青州的偏师数量即可。
明年的战略重心,要向西边偏移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