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士与商 态度不一(1 / 2)
足兵足食,且耕且战,是刘襄一直以来最根本的政策。
分田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杀人也好,赎买也好,谁阻拦分田,谁就是他不死不休的敌人。
倚仗着安平军的战力,这个政策推广到了幽、并、青、冀四州,成果还不错,现在拥有了大汉三分之一的耕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了实力最强的诸侯。
最让他高兴的是,因为二袁争斗而引起的战争,让南方诸侯还没反应过来,给了他足够的发育时间。
所以,他现在扮演袁术的盟友,正在跟袁绍对峙。
这个戏码唱的越久越好。
攻略徐州不是主要的目的,分裂河南诸侯才是。
你们越打,战争潜力越低,而我,会越来越强。
荀彧下去安排青州的民政了,主要的问题是秋收之后给琅琊郡的百姓分田,其次是向辽东移民,以及鼓励士族大户出钱,开拓朝鲜半岛。
若是拓荒的效果好,顺势就能渡过海峡,攻略日本,不,现在那地方叫虾夷,社会形态还处于原始部落的阶段,听说还有些部落是更原始的母系氏族,连半岛上的三韩部落都比他们强。
打进去没有什么难度,只看想不想和收益够不够出兵的消耗。
真的,以中军的战力,三千甲士就能横扫那里,一群不到肩膀高的小矮人,连炼铁都不会,难度就是地方太远,岛上又是地形崎岖,后勤补给的压力太大,还赚不回钱。
别惦记那边的金银矿,汉代的探矿技术,跟瞎猫碰死耗子似的,不定什么时候才能找得到呢,这期间的补给消耗,可是一笔大钱。
刘襄暂时不想冒那个险。
等造船技术再发达一些,航行技术再熟练一些,运送补给的成本再低一些,上面的金银矿产自然是他的。
且存在那里,短期内没人跟他抢。
假如开拓朝鲜的大族子弟,自发渡过海峡,占据了那里,建立了邦国什么的,那也无所谓,就当他们先帮自己搞基础建设了,水军发展起来以后,他们只有臣服一条路。
担心那些都没有用,自身强大才是硬道理。
就像他从来不担心那些去开拓半岛的家族,会不会变得尾大不掉一样,自身强大,他们便会服从,自身弱小,袁绍、曹操这些家伙可不是吃素的。
中原争雄是王者局,轮不到那些菜鸡参与其中。
刘襄将这些问题抛之脑后,开始批阅治下各地的呈文,诸葛瑾作为秘书郎协助处理政务,他前几天老老实实的前来应命,家中的田产换成了黄金,家人也搬来了开阳,准备观望一下形势,再决定搬家的事情。
诸葛亮也见过面了,今年虚岁十一,脸比他哥圆多了,有些婴儿肥,身形还没长开,一副眼高于顶的纨绔样子,完全看不出未来会成为那个身高八尺,姿容甚伟,多智近妖
。的蜀汉丞相。
还没经历过寄养在叔父家中,也没经历叔父兵败身死,他移居荆州,小小年纪便要周旋在南郡的士族之间,以稚嫩的肩膀扛起家中的生计。
史书记载诸葛亮好《梁甫吟》,这是一首齐风乐府诗,一个离家千里的小青年,吟唱家乡的乐府,这是表现志向吗?这明明是想家了。
这段苦难磨砺了他。
自己不会把未来的卧龙先生养废了吧?
唉!
管不了那么多,就算养废了也不能放走,我用不了也不能为别人所用。
他担心诸葛亮的成长,是因为诸葛玄来拜会了,琅琊在袁绍手中的时候,不好回来,毕竟身为敌对,太明目张胆就是逼着袁绍处理诸葛家了。
现在琅琊到了盟友手里,他终于忍不住回家来看看几个侄子的情况了。
对于刘襄的招揽,他婉转的拒绝了,所以,他要带几个年幼的侄子回家的事情,也被阻止了。
“汝南战乱,子瑜可是怪我?”
“有劳将军挂心,吾怎会怪罪。”诸葛瑾小心翼翼的回答。
与诸葛家的关系,难以亲近,诸葛瑾也不是真心辅佐,整理书籍,撰写文章等本职工作完成之后,一句话也不多说,一直有种战战兢兢的感觉。
自己就像个大反派,囚禁了人家的弟妹,逼迫他为自己工作一样。
真是的,在士人眼里,自己就那么可怕,那么不受待见的吗?
虽然他杀的世家大族之人有点多,但那些人都违反了大汉律法,是明正典刑的判罚之后,才开刀问斩的,都有取死之道,怨不得别人啊。
好不知趣的琅琊诸葛氏,我的耐心有限,你们若是真聪明,就别耗尽我的耐性。
刘襄摇头叹息,想要诸葛亮辅佐的日子,遥遥无期啊,说不定这辈子也等不到那一天了。
“宣糜竺来见吧。”他准备见一见这个徐州大商。
糜竺很早就投帖求见了,可那时候琅琊未定,兵马调动频繁,后来又是犒赏三军,事务繁忙,就把他给忘了。
“东海糜竺,字子仲,拜见骠骑大将军。”
刘襄拱手回礼:“子仲请坐,不知所为何来?”
他当然知道人家为什么而来,水军南下东海沿岸,徐州商船大部分被劫掠,糜竺的船队损失惨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