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今日上元(1 / 3)

加入书签

持剑第三百二十六章今日上元北魏历太和三年,元月十五。

本该是愉快的上元佳节,而姜凝在今日动身去了南梁京城。

随行之人不多,只有六人,除了五名浸Yin宗师境已久的高手外,温酒也跟着来了。

姜凝本来是不打算带着温酒的,但扛不住温酒的一阵死缠烂打。

而恰好温酒也要寻找机会破境,所以最终姜凝准许了。

关于北地具体状况知道之人很少,大多数人都只是知道大魏与柔然双方僵持在了玉门关外。

姜凝稍稍知道地多些,比如大魏对柔然已主动出击只是结果尚还不知晓。

其次是双方在暗地里的较量,以监天司和地网为首的各支暗杀小队与柔然派出的小队互相角逐。

国内局势的动荡目前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姜凝知晓自己走这一遭金陵对于时局的变化作用不大,但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动作的施展需要时间,父亲如今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在姜凝启程前,她要去金陵的消息就已由楼外楼送信人传到了南梁。

虽然皇帝萧衍对于姜凝此行目的心中已经有了预料,但还是卖了楼外楼一个面子。

长江沿岸,南梁与北魏各自边地。

数支南梁小队在北魏边地失踪的事最终还是传扬了开来,而那个时候宋宛已经带人离开月舒郡到了关风郡瓦楼城,此地与南梁京城金陵只隔了一个长江,算是大魏面对南梁东部边境极其重要的一个据点。

姜凝赶赴金陵一事宋宛已经提前知晓,如今楼外楼也算站在大魏这边,所以姜凝此举也是在帮助大魏。

宋宛留驻瓦楼城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

南梁京城金陵再往南去皆是文人诗词中所描述的江南之地,江南风雅,连着雨水都是姗姗。

此处,山水形胜之地吸引了诸多门派家族盘踞于此。

淮阳郡、吴越郡、西江郡、以京畿盘桓之外的江南各郡有着许多豪门与大派。

之前在北魏时,李成仁与祝潭两人跌跌撞撞也一连拜访了许多家族门派,后来辗转到了南梁所要做的依旧如此,只是难度更大了。

在利益面前,即便是剑神也可以试着抵抗一番。

时局纷乱,国朝动荡,这是天下大乱之征兆,若是真如此到最后南梁也不能幸免于难。

但对于李成仁的这些话,更多人觉得他是在危言耸听,是在干扰江湖与庙堂的关系,所以李成仁与祝潭一路行来闭门羹没少吃,剑也没少问。

也有时候,李成仁是欣然接受闭门羹的,有心无力也是常态。

终是天下如此,匹夫皆有责。

李成仁当下所为之事一为苍生,二来也有为沈况的私心。

争抢而来的那件东西对沈况而言用处很大,李成仁也希望沈况可以就此达成他的愿望。

李成仁与祝潭,一人身背长剑,竹杖芒鞋,一人腰佩长刀,灰衣斗笠。

行路一直不曾停下,但家国却未就此变好。

何如?

应如是,也是无可奈何。

云清幽带着独孤南乔下山的消息先前李成仁已经收到了,跟在一旁的祝潭颇有几分幸灾乐祸,难得见到李成仁发窘的时候。

两人一边赶路,祝潭一边笑道:

李成仁闻言神色淡然道:

祝潭闻声笑道:

李成仁有些无奈道:

祝潭见状却是摇头道:

李成仁还是轻慢赶路,他目视前方,在那木黄枯败处,他觉得似有一抹青绿正在慢慢浮现。

李成仁再不言语,有些事道不明,而有些事开始了就再难停下。

终究是无法解释,也终究是言词难明,好与坏,得与失,到得此时李成仁其实也再难衡量。

从前的种种过往,依稀可见,可如今对与错已无法再计较。

过去了,过去。

祝潭偏过头看了看不再言语的李成仁,多劝无意,其实他自己心里很清楚。

祝潭仰头灌了一口酒,还是自己这般洒脱,男欢女爱早早就享受过了,失去的痛苦也有感受,还怕什么呢?

祝潭姜手中酒葫递给李成仁,李成仁接过酒葫二话没说也仰头灌了一口。

祝潭笑而不语。

————

亭台楼阁,百里人家,金陵繁庶是文人笔墨在丹青尺牍间如何也描绘不开的。

秦淮十里,楚馆林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在那江南烟雨中,文人才子倚栏杆处,凭栏远眺,或诗或歌,此间风景,让人沉醉。

虽然没能过个好年,但今年的上元节沈况过的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开心。

沈况自打元月六日到了金陵后,一直在此小留有了九日。

沈况不是沉醉在了金陵的繁华烟胧里,而是流恋于此间百姓的生活。

沈况在城中一角寻了个名气不显的客栈,虽是小客栈,但因为是在金陵所以价格不低。

客栈掌柜是个年过五十的老人,虽年岁不小但掌柜头上一根白发也没有,精神矍铄。

除了掌柜的,客栈里还有两个跑堂伙计和一个厨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