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钱怎么都是赚(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

那个年代,全球华人劳工的生活都差不多,与奴隶别无二致,他们主要从事垦荒、采矿修路、建设港口等繁重的工作,当然,在秘鲁还要多加一样:掏鸟粪!

反正都是些待遇奇差,本地人、西方白人不愿意干的工作,而勤奋的华人被卖来卖去,不管跟哪个老板或者主人,能得到的不过是一顶草帽、一条毯子、两件衣服和少量的大米,每周只有几块钱的报酬,不仅工作环境恶劣,还要经常受到监工的鞭打。

重压之下必然有承受不住想要跑路的人,而为了避免华工逃跑,庄园主给他们戴上脚链,很多逃跑未遂者宁愿自杀也不远忍受庄园主的拷打。

不过和在美国的华人不同,秘鲁的华人在19世纪70年代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些饱受磨难的华工终于决定奋起反抗,或罢工、或直接杀死庄园主。

劳工代表们也向清zf上书寻求保护,同时国际舆论对华工的同情也给秘鲁zf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在多方干预和协商下,在秘鲁的华工结束了苦力阶段,成为自由人。

获得自由后的华工仅有极少部分的人选择回国,毕竟当时的z国正处于晚清和民国交替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再者,很多人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不愿意再去挑战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来的时候没死,而死在回去的路上,那才叫冤呢。

大部分华工选择留在秘鲁寻找新的生存机会,他们大多成为小商人,通过经营小餐馆、商铺、杂货店、倒卖z国货等商业活动在秘鲁立足,19世纪末期时,华人开办的商业中心已在秘鲁遍地开花。

在秘鲁过上“好日子”的华人并没有忘记同乡亲友,由于大部分的华工都来自珠三角地区,所以这些地区的人因为裙带关系,纷纷选择移民秘鲁,在十九世纪末,大约有5万华人被引渡至秘鲁谋生,当时,利马城卡邦街由于聚集了众多华人,而成为后来知名的秘鲁“唐人街”。

可惜20世纪初,因为受到美国排华法案和“二战”的影响,华人向秘鲁移民的进程中断了,而现在生活在秘鲁的华人,除了少部分是19世纪之前的后裔外,更多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移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秘鲁华工从一开始的低层苦力,逐渐被秘鲁社会所接受,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中难免有腥风血雨,但结果尚可,不过为了融进陌生的秘鲁社会,华人移民在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但不管如何,在秘鲁的华人们还是让这个南半球的美丽国家,认识到了东方文化,从第一条“唐人街”开始,到21世纪的今天,华商已经遍布秘鲁大大小小的城市。

很多秘鲁人也把中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很多秘鲁人开始习惯吃米饭了,z国米饭成为秘鲁人家庭餐桌上的主食,这在其它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就像“左宗棠鸡”占据了美国人的外卖菜单一样,走到哪都要先满足口腹之欲的z国人,把z国美食也带到了万里之外的秘鲁。

同时,华人开办的商社、饭馆、杂货店、理发店、中药店,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秘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为了融入当地社会,华人们做出了很多牺牲,比如更改姓名,这在华人文化中绝对是一件跟砍头差不多的事情,但没办法,秘鲁人没办法发出中文发音,只能你去适应别人,不可能让别人来迁就你。

于是,出生在秘鲁的华人后裔就有了自己的西班牙风格的名字,比如何塞、桑切斯之类的。

当然,大部分的华人还是保留了自己家族的姓氏。

除此之外,很多华人还选择通过信奉同一宗教来融入当地社会,比如秘鲁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华人为了被社会承认和接纳,获得死后的安身之所,大多会选择信仰天主教。

总之,华人们为了在异国大陆生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此,杨橙表示理解,但若是因此而忘记本身的肤色和血统,那就过分了,当然,混血儿除外,不能指望他们还对自己上一辈的血统有多么认同,只要不敌对就好。

扯得有点远,说回武器问题,秘鲁的空军可以说是真正的万国造,机型之复杂让人难以理解,按理说一国空军,应该尽可能保证维护的统一性,但秘鲁似乎无所谓,他们不但装备了法国的阵风战斗机,还装备了北极熊的米格-29战斗机、苏-25攻击机,此外还装备了意大利的c295运输机。

这么一看,似乎推销给他们一些美式军火问题不大,但问题还是在一个钱字上面,美国的东西太贵,秘鲁虽然不差钱,但也不想随意挥霍,再加上他们军中武器尚未到更新换代的时候,想要推销成功还要靠一些运气。

不过杨橙已经决定这趟南美之行的两个目的地,一个是智利,接着就是秘鲁。

要知道秘鲁的矿业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矿产总量居世界第七,像铜、锌、铅、铀、金这些矿物,秘鲁的产量都很丰富,林剑准备过去看看,能不能把北海石油扩张过去,不管是卖军火还是卖石油都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钱,方式和过程并不重要。

跟理查德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