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借题(1 / 2)
沈万九也在犹豫,之前向众位东家提议让孩子们退学,是出于自保考虑,毕竟民与官斗无异于拿胳膊拧大腿,除了自伤,没任何好处。
可眼下,仅因商铺走水之事,陛下便明令彻查,全城戒严,这个节骨眼上他们再提出退学,似乎不厚道了。
正犹豫不决,醉仙楼的小伙计匆匆上楼,递给沈万九一个小纸条,大伙儿都问谁给的,小伙计摇头不语。
沈万九扫过纸条内容,心惊的同时不忘安慰大伙儿,让他们稍安勿躁,他去去就回。
一转身,沈万九去了天字一号房。
殷不离正悠哉悠哉坐在椅子上喝茶。
“沈老板果真沉得住气,眼见火烧眉毛,竟还能无动于衷。”殷不离意有所指。
沈万九自然明白,殷不离大早上来醉仙楼,绝不是为了喝茶。
他毫无隐瞒的将自己想法吐出,也是想听一下殷不离的意思。
殷不离呷了一口茶,放下杯子,轻道:“本官记得,曾与沈老板说过,您的好日子来了……可既想过好日子,又不想担风险,这可不是什么好念头。”
沈万九闻言,心一横,定定道:“殷大人但凡有什么妙策,尽管说来,草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只要能让孩子们继续留在崇明馆读书,堂堂正正的读书……草民什么都愿意做。”
“那好,你现在就领着商贾们前往崇明馆,把孩子们的学籍退了。”
沈万九:“……”
刚说不想退学的,怎么一眨眼还是让他们退学?
殷不离也不卖关子,“这叫以退为进。”
“你可知,那些官宦、世家千金肆无忌惮的欺辱商贾之女的原因?”
沈万九心中一酸,垂首道:“自古士农工商,还能因为什么。”
“说的好!”殷不离站起,“读书的瞧不起种地的,种地的瞧不起做工的,做工的又瞧不起行商的……想要让孩子们继续在学馆读书,唯有釜底抽薪。”
沈万九惊的两腿直哆嗦,嘴唇也抖个不停,“如,如,如何,釜,釜底抽薪?”
“沈老板明白的。”殷不离笑的意味深长。
沈万九当然明白,可是,他不敢想,更不敢做。
历朝历代,士农工商已经深入人心,他们处在最底层的商贾想要翻身,谈何容易?
“陛下已然给了你们机会,若你们这一次不顺着杆子往上爬,下次再想碰到这样的机会,可就难了。”话至此,打住。
殷不离觉得自己已经说的很透彻,人若要强,需得自救,否则,外力再强,只是徒劳。
……
次日,京城仍在戒严中,在赵乾相助下,赵坤调查取证算是得了一点进展,可距离真相还很远。不幸的是,仅得的线索突然中断,刚有点眉目的乾坤兄弟再次陷入更大的焦灼中。
当晚,魏无疆悄悄进了武安侯府,将一包东西交给乾坤兄弟。
此后几日,事态逐渐趋于平静,京城仍在戒严中,却不如前几日那般令人风声鹤唳,出入城门例行盘查,似乎成了例行公事。
就在这时,沈万九率领几十户商贾齐齐来至崇明馆,要为自家孩子退学籍。
一行人不吵也不闹,彬彬有礼的道出各自理由,有的说早为孩子定好亲事,眼见婚期临至,孩子要回家待嫁了。还有的说举家南迁,无法在学堂继续读下去……每一份理由,都找不出反驳的由头。
叶嘉禾劝不住,将事情上报给燕国公主,燕国公主匆匆进宫禀报国君。
次日早朝,姬羌不动声色的把这件事摆到明面,令群臣商议。
汤崇俭条件反射的看了江有汜一眼,对方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汤崇俭便老老实实继续垂首待着,其实,他何尝不明白,在御史未发声,翰林院未发声,国子监也未发声的情况下,还轮不到他这个户部尚书。
之所以速速与江有汜通气儿,乃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幼女也在崇明馆念书之故。
抱有这般想法的,不止汤崇俭一人,崇明馆的生死存亡,关乎到他们每一个人。
谁都清楚,沈万九之流领着几十号人“大张旗鼓”的退学,无异于打陛下脸面。当初,崇明馆面向全京城招生时,一再强调,不分贵贱、贫富,但凡愿意入学,且买得起文房四宝者,一律可入学读书,只不过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这才过去几月?陛下的明令已形同虚设。
但话说回来,他们又不能说是沈万九等商贾的错,毕竟,受欺辱的孩子是他们的,被烧的店铺也是他们的,他们出于自保而集体提出退学,也情有可原。
要说真的有错,还不是那起枉顾圣言教诲的小人!
在其位不谋齐政,只会以权势压人,于国无功,于家无教,简直对不起那份君禄!
众臣都在心中嘀咕,叫骂,却无一出列。就连众人殷切期盼的殷御史都不曾。
众臣又忍不住腓腹,果然高处不胜寒呐,殷其雷自打做了安定侯,再也不似从前那个逢事便冲锋陷阵的鹰眼御史大夫了。
通政司通政使廖思行左等右等,不见有人出列,便摸了摸美人须,慢悠悠走了出去。
“启奏陛下,既然左右不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