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老君殿,故地重游再前行(3 / 5)
这里逐渐还原了自然。一路上,黎智已看到好几处遗弃的房屋。想起小时候,农村人多地不够,为了争那么一小块地,好多人争吵甚至打架,黎智不禁莞尔。
如今人迹罕至,树木成林,道路已被杂草淹没,却是难不住黎智,不多时便来到了一条山脊上。这里耸立着一座石峰,抬眼望去,约有五、六十米高,像是一柄利剑直插苍穹,老君殿便建在这石峰顶上。通往峰顶有前人开凿的小路,先有一人宽,到后来已没有路,留下了一些栈道的遗迹,好多地方都是开掘小洞,便于攀爬,久没人至,已长满青苔,越往上就越难走。想起前人在峰顶修房造屋的艰难,黎智不禁佩服无比。他手脚并用,借助岩缝中长出的藤蔓或是小树,如猿猴般攀辕而上,不一会儿就上了峰顶。
峰顶并不宽阔,约有二百平米,长满了茅草,还有稀稀拉拉的几棵柏树。形似两级台阶,西高东低,西边高出约有四、五米。中间处隐约有一道门户,黎智折了一节树枝缓步走近,拨开弥漫在门口的各种藤蔓。这道门呈拱门形式,门头上有“老君洞”三字。两边依次往外有一些小孔,有些还有插着断裂腐朽的木头,以前的“老君殿”就是在洞外,只是经过岁月的侵蚀,已经不复存在。黎智站在门口,又想起了小时候听“老君殿”的故事。
许多年前,先民们长途跋涉迁徙到了这一带。而此地瘴气密布,还偶有妖魔凶兽出没,先民们苦不堪言,向上天祈祷。终有一天,太上老君降下一柄宝剑,驱散了瘴气,荡除了妖魔凶兽,先民们得以繁衍生息。此后这柄宝剑化作一座山峰镇压此地,便是此石峰。又许多年过去,一位道士云游到此处,发现此峰奇异,灵气环绕,便在这石峰上结庐修行,还经常下峰,为周围的人们驱邪除病,如此多年,直至他羽化飞升。周边百姓为了纪念老君和这位道士,在石峰上修建了老君殿。也有传说道士还曾留下弟子,继续在此修行。黎智小时候就经常听爷爷辈的人讲,那时候他们都还小,有一个叫做“枯草金”的人便是那道士的后代弟子。
据爷爷他们说,“枯草金”姓金,因个子瘦削,形似枯草,因此得名。在他们小的时候,那“枯草金”是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而当他们自己也花白胡子的时候,“枯草金”却仍是那番模样,定是修炼得法,是得道高人。
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从解放前,到改革开放后,周边好多乡镇都有他的传说。前些年,“枯草金”突然就销声匿迹了,没人知道他怎么消失的。有一个说法,说是邻乡有一户白姓人家,在多年前曾帮助过枯草金,枯草金为了还这个人情,承诺守护白家三代人。而如今白家三代已过,枯草金还过人情,也许是又隐居在了某处继续修炼。不过乡间传说并不一定当得真,枯草金和那个道士,黎智都没有见过。
久远的故事,经过无数人口口相传,虽早已脱离了原本的模样。不过但凡是传说,总有其来处,比如这石峰,说它是一柄宝剑所化,远观之下也还真有宝剑的模样。虽不入云霄,却自有一股凛然的气势!
站在洞口,黎智心想:“来过这里数次,却都没有到里边看看,每一次都是匆匆来去,难得今天时间富裕,不如进去看看!”。想到就做,他深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呼……”,洞口密布的蜘蛛网应声掉落,他大踏步走了进去。
也许是因为地势高,又通风,或者是其它什么原因,洞中很**,外面的植物也没有长进来,连蜘蛛网都没有,和洞口的情形完全不同。
正对着洞口有一个石鼎,该是祭拜时插香烛之用。后边是石台,上面便是老君的石像,只是年代久远,只剩下了轮廓。
石洞呈圆形,并不大,也就三、四十平米,除了石鼎和老君像,并无其他物件。在右手边的顶上开着一个洞口,阳光透过层层遮挡照射进来,使得洞中光线充足,还有一条阶梯连接上下。黎智对着老君像弯腰行礼,转了一圈,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不禁略有些遗憾。他又拾级而上,来到了真正的峰顶。
会当临绝顶,一览纵山小。站在峰顶边处,俯瞰四周,此种感觉油然而生。黎智看了一眼下方,微微一笑,随即纵身一跃。一阵风声响过,黎智落脚在半山峰的一块石头上。
这是一块很突兀的石头,在近乎笔直的岩体中间伸出来,却也是刚好容一人的位置,有灌木杂草的遮挡,如果不是早已知道,在峰顶和峰底完全不能发现。只见蔓藤遮挡的岩壁上隐约有一个洞口。黎智微闭双眼,屏气凝神,低喝一声“开”!
那些蔓藤如同听到命令,又或是迎接亲人般,不停的晃动,犹如舞蹈。也像是吹过一阵强风,让开了洞口的位置,黎智随即走了进去。
这也不算是“洞”,刚好能容一人。正中间的石壁上,布满青苔,黎智熟悉的抠掉某处青苔,只见石壁上出现一些坑洼凹陷,其中一处形似匕首。黎智微微一笑,从身上取出一把带鞘的匕首,拇指轻轻一弹,匕首离鞘而出,只感寒气逼人,石洞内的温度瞬间降低。黎智将匕首放入凹槽里,不一刻在一边出现了一手掌的印记。黎智又默运真气,然后聚集于右掌按在手印上。那手印吸力极强,黎智不断的输入真气,眼看体内真气有些循环不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