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0224(1 / 2)

加入书签

0224 共度小年不欢而散, 再起雪灾同议体顺

黛玉不解其意,便如实回话:“回老祖宗话,螽斯门近些, 我和皇上正是由螽斯门来的。皇上没告诉我有什么典故, 老祖宗多疼疼我,且教我罢。”

她不知其中真意,只以为是个有趣的小故事。皇帝听了却不由蹙眉, 出声道:“老祖宗,还是先用晚膳罢, 别耽误了时候。”

分明是阻拦的意思。可这回太皇太后像是没听着似的, 只含笑与黛玉道:“《诗经》里有这么一段,说的是:螽斯羽, 诜诜兮, 宜尔子孙, 振振兮。螽斯羽, 薨薨兮, 宜尔子孙, 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1]螽斯门打前朝就有了, 后来咱们慕容氏做了紫禁城的主人,太|祖爷觉得这名好, 就没叫改。取的是枝叶昌盛,子孙兴旺的道理。唯有枝繁叶茂了,才能国祚永绵。皇帝、皇后,你们都听明白了?”

黛玉是多聪颖的人, 没后头那半截话就已经听明白了。太皇太后原先还劝着他们别着急,一年过去没动静,到底也忍不住催起来了。黛玉也很想有个自己的孩子,可是想到徐御医的话,再想到皇帝的身子,心中真是千愁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她心道,皇帝这时候想必更难受罢,这是多坍台的事。他身为皇帝,坐拥天下江山,却很有可能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太皇太后他们都不知道这事,此时此刻说起,分明是在戳他的伤疤。

果然,在黛玉听来,皇帝说话的声音实在有些沙哑,带着些难以察觉的失落:“是,孙儿都听明白了,一定记在心里。”

黛玉心中哀叹,面上却不敢展露,只得顺着皇帝的话,一并说:“我都记下了,一定时时刻刻把老祖宗的嘱咐放在心上。”

太皇太后满意地点点头,接着便没再提这事,只命人传膳。这顿晚膳用得算不上举家圆融。西太后不在宴上,太上皇显得心不在焉。酒过三巡,便称酒力不胜,先辞了太皇太后去了。

皇帝和黛玉陪着坐了一刻,又有紧急的军务传过来,皇帝不便再留,也离席回了养心殿。一顿团圆饭,转眼间就只剩下黛玉一个陪在跟前,太皇太后见了,不免心感凄清。

“把这些都撤去。”人都散了,再瞧见这满桌子的菜越发难受。太皇太后与黛玉道:“咱们挪到抄手游廊下去坐着,叫人把帘子放下,暖炉都搬出去。重添两个爽口的小菜,咱们娘儿两坐着再吃两盅酒。”

太皇太后既然开口了,黛玉自然无有不依。于是挪出来,就在抄手游廊下摆上小圆桌,边上置两个绣凳就齐活。

“倒也算得上清净。泓泓……”太皇太后啜了口酒,轻唤黛玉小字,一双眼能看透人似的,笑盈盈地把目光落在黛玉身上:“才刚我说了那些话,你心里想来不好受罢?”

“老祖宗……”黛玉待要解释,太皇太后却拍拍她的手,示意她什么都不必说,自己心里都明白。

“人老了,就爱热闹,太过清净了反而显得寂寥。有些话我来说,比旁人来说更好些。”就比如太上皇,这话要是由他来说,就比从太皇太后嘴里说出来要严重得多。“等翻过年去,过了花朝节你就十六了,也得为自己和皇帝打算起来才好。朝臣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千方百计想要往内廷塞人。人多了就有纷争,孩子由不同的生母养出来,就会有攀比之心。我不乐意瞧见这种场景。顶好是皇帝的孩子都出自中宫,泓泓,你明白我的意思?”

太皇太后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这次兄弟拔刀相向的事着实把她吓着了。忠顺王自太上皇那一辈就不安分,到了皇帝这里,又来了个咏乐王。子嗣太多也未必是好事,说不定反而是霍乱的根源。但若没有子嗣,也会被人拿出来大做文章。是以太皇太后是盼着内廷祥和的,别乌糟糟地一堆人,看着就叫人心烦。

黛玉当然明白太皇太后的期盼,但只怕要让她老人家失望了。兴许终此一生,她和皇帝都不会再有孩子了。

黛玉回养心殿的时候皇帝还在见朝臣,她便沐浴更衣,解了发髻自在体顺堂里歇下了。不知怎么,心浮气躁的,翻来覆去睡不安稳。

今日守夜的是霁雪,司寝的人不能睡觉,将就能在里间披着毯子坐一会。但哪个椅子都不是他们能睡的,就只能坐在地上熬过去。幸而皇帝心疼黛玉,体顺堂里的地龙格外暖和,倒也不算难熬。霁雪听见床上有动静,便不敢再坐着闭目养神。

翻身起来,隔着床帐低声问:“娘娘醒了,可要吃茶麽?”

“嗯。”黛玉低低应了。霁雪便提起暖着的热茶,倒了一盏,打帘子从到黛玉跟前。黛玉斜倚在床柱上,就着她的手吃了。靠着顺了回气,又问:“什么时辰了?”

“刚过子时。”霁雪放了茶盏回来,替黛玉掖了掖被角:“又日新里没动静,皇上还没回来,想来今日是不能歇了,娘娘先睡罢。”

“不知怎么,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