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0176(1 / 4)
0176 赏福字厚赐如流水, 赠烟火黛玉导思睿
太皇太后早年家道中落,吃够了作为女子的苦楚。是以她大多是帮衬着姑娘的。她说这件事皇帝做得不够好,不圆融且欠缺细致。皇帝没二话, 也觉得她说得很对, 自己是做得不够十全十美,低着头不作声。脑袋一热,就什么都顾不上了。
太皇太后让他做事之前多站在女儿家的立场想想:“姑娘家活在这世上, 能囫囵地过一辈子真是不容易。在家里的时候得贞静贤淑,否则传出不好听的, 不但自己的亲事受影响, 连带着姊妹们都一齐受罪。世道对于姑娘原就是不公的,你身为皇帝, 更该费心替皇后周全这些。若只是一味地肆意妄为, 众口铄金之下, 哪怕皇后再贤德也不济事。”
这都是肺腑之言, 朝堂的臣工说是为着江山社稷, 但凡皇帝有什么出格的, 总是怪罪在皇后和六宫身上,可曾想过张狂肆意原就是自己的选择, 旁人实在无法过多干预。
皇帝是肯改正的人,原先没觉得有什么错的, 听了这话才惊觉,流言蜚语才不论对错, 越是能吸人眼球的,他们就越发宣扬得厉害。
“老祖宗的话句句在理。朕以后一定多思、多虑,绝不因自己的一意孤行而殃及皇后。”
太皇太后也不愿在这事上多牵扯,眼见着时间差不多了, 就命周寿连传膳,叫皇帝留下一齐用膳。用午膳的时候她也细想了想归霁的事,心里生出个想法,便与皇帝说了。
皇帝自小在太皇太后跟前长大,自然也知道归霁这号人。这丫头原先管着太皇太后的茶水,因觉得她心思细致,手脚又轻便,合睿王当日年岁也大上去了,又一味地不肯待在京城要去边关打仗。太皇太后不放心,这才把归霁赐下去,让她随身跟着合睿王服侍。
她一开始也确实存着那份心,觉得儿子大了,虽不愿意娶妻,身边也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但若合睿王没那份心,就只当个寻常奴才使唤。等归霁年纪大了,再找个合适的人指婚。没料到归霁自觉算是个“钦差”,心渐渐被养大了,张狂得不得了。回京路上就开罪了林玦,那可是合睿王心头上的肉,如何肯再容她。等回了京城,第一件事就是把人送还给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自然依着儿子,也觉得归霁年纪大了,索性直接遣了出去。想着赏她的体己,怎么也够她几辈子使了。没料到末了拣出个赌徒,不止是银子,把自己的终生都给赔付进去了。
“朕知道老祖宗的意思。”太皇太后心肠软和,起早贪黑伺候了她那些年,哪怕是当日做错了些事,也不忍心归霁真沦落到那种境地。若是别的,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但归霁原先得罪的是林玦,这事就得重之又重了。
皇帝道:“她是十七叔亲口发落的人,如今到了这境地,也算得上是一报还一报。她当年服侍老祖宗虽用心,确实是她的好处。但老祖宗当日对她如何,朕都看在眼里。自己不知尊重,怪不得旁人。”
“怎么不是这道理,做姑娘的,最忌讳的就是贪心懒惰、眼高手低。我原是不想理会的,但听到归澜说,她丈夫要压着她去做暗……那事……”太皇太后养尊处优惯了,暗门子三个字实在有些难以启齿。但皇帝也大致听明白了。“你十七叔和林子景,都是心胸开阔的人。只说不要在跟前服侍,没存心要她的性命。一个姑娘流落烟花,这和死了有什么两样?”
“老祖宗是想把人救下来,还是想再把人宣进来服侍?”
总算说到根子上了,太皇太后道:“我想把这事交给黛玉去办,任她怎么处置都好。一则,她如今在外头,使人出去做事更便宜些,不像咱们内廷遣人出去,总是大张旗鼓地。二则,她是林子景嫡亲的妹子。开罪了哥哥,妹妹于心不忍,出手了结这事,显得皇后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林家人既往不咎、心慈大度。”
她顿了顿,见皇帝斯条慢理地吃了一筷子胭脂鱼脯,面色平静无波,看不出是赞同还是反对。
“皇帝的意思如何?”
“老祖宗问朕的意思?”皇帝停下手上动作,随意把没吃完的鱼脯搁到盘子里,这才眉目沉静地看向太皇太后。“朕不愿意让皇后插手这事。都是市井里的泼皮无赖,要让皇后屈尊去办这事,实在算是大材小用。那个丫头,和皇后原没情分,于情于理,都不该是皇后的差事。”
“皇帝……”
他抬手示意太皇太后先止住:“老祖宗且听孙儿把这话说完。朕刚才就说了,您的意思我心里明白。您是想让皇后和百姓更亲近些,好让他们知道,皇后是天下妇人的表率,是真真切切的国母。”
一个得到百姓爱戴的皇后,远远比一个只得到皇帝宠爱的皇后要稳固得多。如果皇帝是明君,就该多听百姓的意见,这就叫顺应民意。太皇太后想让黛玉去办这事,也不仅仅是为了救归霁,更是为了让黛玉立下贤德亲民的基石。只不过是原先在内廷服侍过的丫头,皇后尚且能顾惜出手。其他百姓的悲苦,就更不在话下了。
皇帝虽雷厉风行,却从不一意孤行。他一直想做个好皇帝,爱民如子,以护佑江山社稷为己任。所以有很多事,虽然他不想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