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做个大当家12(2 / 4)

加入书签

不如给你呢。”

“你家可有铁斧?”

“这自然是有的。可是砍树?2斤重的算50钱可好?”

“好,我要两把。。。这个柴刀也要两把,再加上一把菜刀,磨刀石也要一块。。。”

一个有心多买,一个有心多卖,这生意做的,连着浴桶都没放过,被阿玉买走了两。

等着一圈走完,阿玉算了一下,自己口袋里居然只剩下2两银子又300钱了,嘿,这可都是二手货,价值基本都是对折的,每一个也就20-30钱的模样,他居然能花出去这就些,这花钱的速度可真是够快的。

而另一头那同学呢,看着后头搬出来的,已经开始装车的东西,也忍不住额头有点出汗。

“秦大郎,这么多东西,真的只要我家的人帮你送到那山脚?这上山可怎么办?你一个人。。。这要怎么搬?”

“我家老管家会在那里等我的,到时候再喊了人下来就是了,倒是麻烦了你,还要让人驾车帮着送。哎,你若是走了,下次我再来这镇子,哪里还有如此的方便。”

略带着几分耍赖的话,听的那同学眉眼都笑开了,只觉得这秦大郎越发的有意思了,忍不住也生出了几分不舍。所以他这想了想,转头对着阿玉说道:

“说起这个,近来我曾听闻,许是因为附近溃兵惹事不轻的缘故,有不少名士也上了山,只不知是都在哪处,你可有消息?若是知道麻烦送个消息给我。我家大父有意为我再寻访名家良师。若是有幸,说不得我们还能再有同窗之缘可续了。”

名士?上山?这是学诸葛亮、司马徽他们卖隐世高人的人设?这人设如今还有市场?或许也有可能,不然这竹林七贤是怎么出名的对。养望这个事情,文人做起来还是挺有经验的。不管是不是名师,有了这么一出,十有八九以后都能混的不错。可惜了,会嵇山好像不出什么名士啊!

等等,他好像突然发觉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这个没错。其祖先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这个也没错。

可按照记载,其曾祖父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并因为遥寄祖地,故而改姓为嵇。擦擦擦,人家早就不在会嵇山一代了,那你说,公司把他送到这里到底想干啥?

嵇康的父亲嵇昭,字子远,在曹魏那可是官至治书侍御史的。他家兄长嵇喜,以秀才身份从军,后成为了司马攸的司马,是晋朝齐王一脉的谋士。。。作为敌对国士族,远开八只脚的阿玉,想要和嵇康攀个交情都都觉得遥远,你说,这任务可咋办?还《广陵散》呢,想要见到人只能遥望好不!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作为234年穿过来的他,30年的停留,最多也就能活到264年,而嵇康是啥时候死的?历史记载那是263年,四十岁的档口,在刑场上奏响了《广陵散》绝唱。只差一年,根据改良后基本病死的概率,那时候他时间怎么够?

就是想提前,都不怎么靠谱。毕竟根据嵇康死前的话来看,当时曲谱都没来得及传出去,你说他是啥时候作的?即使流传速度再慢,这曲子估计创作出来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两年。这么一来。。。在想想,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定都洛阳,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阿玉只有一个感觉,为啥我在东吴?-蓝瘦,香菇!

就目前来看,除非他偷渡到对面国家去,而且还要在260年这个关口,尽力抢在第一时间拿到曲谱,不然这想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啊!什么时候开始公司居然也能这么不靠谱了?

可惜再怎么不靠谱,如今阿玉也没法子了,人来都来了,还能重新来过不成?所以只能寻别的法子。比如想法子将嵇康引过来?所谓“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人穆罕默德都懂的变通,他还能不懂?至于怎么引,什么法子引,引来以后怎么保证一定能将《广陵散》给创作出来。。。这个就以后再说,这会儿还是赶紧的运东西回去要紧,看看他那同学看着他脸色变来变去的都快以为他成了神经病了。

“会嵇山虽是世代的祭禹圣地,却不是什么文风鼎盛的好去处,倒是道人更常见些,可如今这道家。。。想要在这附近求学只怕是难了。”

“咦,你不说我还不觉得,这附近确实文风弱了些,哎,若是这么算起来,中原腹地的学子可就有福了,名山名师相得益彰,这是何等的机缘。”

“中原啊。。。若是这么说,若非始皇南征,筚路蓝缕,咱们这一片,只怕还是属于百越泽国,荒芜之地。别说文风,连文字都。。。”

“切不可胡说,秦王残暴,秦大郎,你越发的肆意了。。。”

好,不说,谁让这个定论是政治正确呢。即使汉朝已经覆灭,被延续了几百年的政治正确依然在发挥作用,最起码在儒家眼中,这不单是政治正确,还是立场正确对,他懂得。如今虽不以言论罪,可这时代没道理可讲,还是小心为上。

或许阿玉该庆幸自家脸部肌肉控制的不错,脑子动的也快,不然这一次两次的不是走神就是变脸,这同学分分钟和他友尽。看看,这又想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