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齐头并进(1 / 2)
刘继波眼珠子都大了一圈儿:“卧槽,你这一家伙就给我支山东去了,想想还真刺激。”
夏晨笑了,“能不能谈下来就看你本事了。”
刘继波问道:“去了后我找谁?怎么谈?”
夏晨说道:“张瑞敏你肯定是接触不上的,张瑞敏是海尔的老大。你到了后直接找管销售的副总,就说我们在京城有三家店铺,想要拿下海尔冰箱和洗衣机的代理经销权,问他能给什么优惠,卖出去一台有多少返利,问清楚后打电话回来,我觉得成,你们再签合同。”
靠什么打动生产厂商是夏晨一直在琢磨的。
考虑来考虑去,无非就两点,第一是京城巨大的市场,第二是自个儿的实力。
京城市场不用说了,今年京城的常住人口统计数字为1090万人。
自个儿有实力吗?
实力肯定是不足的。
但夏晨划船从来不用桨,前行全靠浪。
实力不足用吹填补。
他说有三家店铺就一定有三家店铺,反正厂商又不会真的过来看。
况且他还真就打算一次性弄三家店铺出来,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就把果美往墙角里逼。
刘继波嘿嘿笑道:“你这么一说,我就知道该咋谈了。”
夏晨点头,把目光转向侯志忠,“侯哥,你的任务要重一点,南下,去惠州、深圳,找TCL和创维的负责人聊一聊,程序是一样的,争取拿下这两家彩电生产厂商的代理权来。”
侯志忠郑重地说道:“好,散会后我收拾收拾马上去订车票。”
他属于很踏实的那种类型,认准的事儿一定会做好。
夏晨再次点头。
李磊问道:“那我呢?我去跟哪家厂商对接?”
夏晨笑笑,说道:“不能把人都撒出去啊,咱们刚开始干,也不能做的太杂了,我想着,暂时先经销四个门类的电器,冰箱、彩电、洗衣机和空调,以后再慢慢扩充。
其实说起来这会儿上空调都有些晚了,该安装的人家早就安装完毕了,不会等到酷暑来临的时候现买的。不过磊哥你也别想闲着,会后你跟雪凝姐出门转转吧,看看哪里有合适的店铺往外租的,临街二层楼那种,价格合适就租下来。”
李磊点头说道:“好,我知道了。”
高媛插了一句:“我觉得现在上空调并不算晚,就像你说的,现如今空调厂的售后服务效率太慢了,有些人家把空调买回家都一个月了,厂家还没安排人上门安装,咱们只要把效率提高上去,未必没有跟他们抢市场的机会。”
夏晨大乐,“可以啊媛姐,这话说得在理。”
高媛脸一红,不接他这话,问道:“那咱们做哪家的空调?”
其实我最想做的是格力。
但格力明年才会成立。
空调,可选择的品牌不多啊,现在也就是春兰、华宝、古桥这几个牌子,剩下还有一些小厂生产出来的,但那些杂牌子货夏晨真心不敢卖。
因为这个年代有定点厂和非定点厂之分。
近几年来,抛开通货膨胀不说,家庭消费其实是呈复苏状态的,家电销售行业欣欣向荣。
随之而来的是家电制造产业也一片红火。
南方一些老板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广阔前景,拎着装满钱的化肥袋子就杀了进来,从而造成了家电生产商林立的局面。
国家一看,这不行啊,你们这些新兴企业不是在跟国营企业抢饭吃吗?
体系外的新厂子被认为是与国营企业争夺原材料、造成通过膨胀和市场失控的罪魁祸首,于是国家开始治理整顿。
早在85年,便由计委、经委和轻工部联合签发文件,在全国20个省市中选中了40多个厂家作为“定点”家电生产企业,其中大多数当然是国营企业。
定点企业的好处是,国家供应进口压缩机等配件,贷款、销售及广告宣传等也优先。
那些没被挑中的非定点企业则被宣告要停业停产。
在过去的几年中,尽管各部门对非定点企业大加压制清理,按规定他们得不到一台压缩机,一个零件,一吨钢材,甚至产品无法得到检测报告,不得在媒体上投放广告,但是这些企业主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拜各路倒爷之赐,他们搞到了不少国产或是进口的原材料,厂子照样红红火火,但生产出来的电器跟装配型大国企一比,产品质量就差出三百里地去了,并且根本不存在售后服务这一说,人家干的是一锤子买卖,能卖一台是一台。
这样的空调,夏晨肯定不敢进过来对外销售。
刚开始介入到这个行业中就把招牌给砸了,那是傻子才干的事儿。
春兰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当下的空调行业中,无论是产销量还是利税都位居全国之首。
但是店大欺客,不好打交道。
夏晨就有点儿打鼓。
思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先做一年古桥过渡一下最合适,一来,本地品牌,不用外跑,直接过去谈就是了,质量也过得去。
二来,等明年格力建厂了,去跟董小姐谈谈,作为第一个客户,难道不该享受些优惠政策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