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电影节审片(1 / 2)

加入书签

时间来到5月中旬,燕京国际电影节主办方在网络上发布了本届电影节的宣传片和海报,并且公布了各竞赛单元的评委名单。

其实真要说起来的话,虽然燕京电影节的热度很高,但跟普通的电影观众之间似乎总隔着一段距离。

没办法,电影节这样的地方天然就是文艺片的主场,而大部分的文艺片节奏都比较平缓,所以很难被观众广泛接受。

因此燕京电影节公布评委人选后,别看大家在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更多的还是看个热闹而已,真正深入了解的人实在不多。

要说起看热闹,有关于金鼎奖主竞赛单元的消息当然是最受人关注的,而电影新人单元这样的小众单元就少有人关心了,张湛正式出任主评委的事情也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

5月26日下午,主办方安排的观影室内,张湛和其他几个评委正在进行集中审片。

月初报名截止之后,电影节的工作人员便对3200部报名电影进行了初筛,然后将经过筛选的电影提交给了各竞赛单元的评委,下一步就是由评委们审片并讨论出最终的提名名单了。

电影新人单元的审片工作从24日就开始了,一直到今天下午已经持续两天半了。

对很多人来说,看电影是一件放松的事情,但这么长时间的审片,看的还都是节奏相对平缓的文艺片,即便对张湛这样的电影专业人士来说,也并不轻松。

刚看完一部电影,他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摇摇头,略有些无奈地评价道:“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但叙事方法很有问题,呈现出来的故事太支离破碎了。”

另一个评委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见,“是啊,这么多内容一股脑的全塞进一部电影里,要是展开来叙述的话,估计三个小时都打不住,结果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看得人没头没尾的。”

“我觉得这点还是挺好的,至少让我们节省了一半的观影时间。”有个评委开起了玩笑。

闻言,张湛也无奈地笑了笑。

这倒也是,要对着一部不知所云的电影看上整整三个小时,那就太折磨人了。

这就是审核新人作品的难处啊。

很多新人导演总是自视甚高,目光只盯着那些成名的前辈,从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很远,可是连脚下的基础都没打好,看得再远又能有什么用呢?

到最后,他们拍出来的东西往往让人没法入眼。

要是普通观众,大不了就不看了,可张湛头上还挂着主评委的头衔呢,于情于理他也得安安稳稳地把电影看完,最后还得给出评价。

这样的审片工作一连持续了两天多,他现在都开始有些后悔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接下主评委的差事呢?

不然的话,自己也不用坐在这里连着看几十部的新人作品了。

好在看了两天多时间,多数电影都审完了,剩下的数量已经不多了,今天下午应该就能搞定。

想到这儿,张湛提提神,说道:“既然我们的意见都一致,那这部电影就不用继续讨论了吧,直接看下一部就好。”

几个评委都表示了赞同,就这样,刚才的电影一个提名都没有获得,便被直接淘汰。

燕京电影节的提名标准就是这么严苛,评委们都是资深的业内人士,基本不会出现看走眼的情况,再加上报名电影的数量足够多,所以一般来说都不会有什么安慰奖。

达不到标准的电影常常都是毫无收获就被淘汰,而剩下的几部好电影则能斩获多项大奖,于是往往就形成了输家一无所有,赢家通吃全场的局面。

评委们三言两语决定了一部电影的“生死”后,审片工作继续进行,下一部电影很快开始放映。

开头的龙标过后,银幕上出现了“夜·店”两个大字,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导演:方泊”。

看到这个简洁的片头,张湛不由得挑了挑眉。

在片头中加入电影制作公司的名字是很常见的,一来是一种宣传方式,二来也可以借助公司的名气,提升观看者对电影的期待感。

这部电影的片头什么都没加,倒是少见。

他拿起桌上的报名资料翻了翻,很快找到《夜·店》的详细信息,大致扫了两眼。

怪不得呢,原来是部独立电影。

张湛心中了然,放下了资料。

他对独立电影的制作者还是很有好感的,因为没有影视公司的资金支持,这意味着制作者很难从外部融资,通常是要花着自己的钱才把电影拍下来。

这种人要么很有钱可以随便烧,要么就是对电影抱有极大的热爱。

只不过由于资金限制,独立电影的制作很难做到精良,即便制作者用了心也不一定能拍出好电影。

脑海中的念头转瞬即逝,注意到电影正式开始了,张湛收起多余的心思,静下心来观看这部新人导演的独立作品。

画面给到一个夜间营业的二十四小时超市,长相清秀的女店员唐晓莲正在清点着货物,另一个带着大黑框眼镜的男店员李俊伟则拿着手机在偷拍她。

看完两人的对话镜头,张湛不由得微微颔首,内心给出了不错的评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