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颉利可汗的舞姿 -(2 / 3)
题如果那么容易解决,那么就不会一直遗留到现在了。”
众人议论纷纷,不断地发表着各种观点。
“大草原上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草原上唐人少,胡人多的问题,恐怕草原的长治久安是没有办法达成的。
虽然在陛下的努力之下,我们通过茶砖、盐巴、羊毛等东西让大草原跟中原各地的关系变得紧密了很多。
但是这也没有办法彻底的改变草原上的情况。”
褚遂良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了。
不过,一时之间,倒是谁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
“朕登基以来,还没有大规模的封赏功臣,这一次大军出征,也有许多将士立下了大功。
诸位爱卿,如果朝廷把大草原划分成许许多多的封地,把这些地都册封给功臣和勋贵。
到时候朝廷的州县和功臣的封地犬牙交错的分布在大草原各处,这样的方案是否有可行性呢?”
李承宗提出了一个任何臣子都不敢提的问题。
封地问题,绝对是敏感的问题。
哪怕是大唐的亲王,李承宗都没有给实实在在的封地。
但是,不得不说,这是解决草原上唐人少的一个很好的方法。特别是这些年李渊给李承宗添加了不少的叔叔。
这些亲王李承宗也不好亏待他们。
但是要说这些亲王的能力有多高,那么又不见得。
在草原上划出一块草场作为这些亲王的封地,似乎是一个解决的办法啊。
还有朝中的文武百官,到时候家家户户在草原上都有封地。
那么大家对于草原问题的重视程度,自然就会高很多。
因为这个时候,草原问题不仅仅是国事,还是家事了。
谁也不希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建设的封地,到时候被胡人给抢走了啊。
“陛下圣明,这还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一旦大草原各处被册封给大唐的将士、勋贵、宗室,必然会为大草原上带去大量的人口。
如果这个时候再在大草原上推广一下土豆和地瓜、棉花的种植,外加羊毛线的需求增加,还真是可以让大家在草原上站稳了脚跟。”
魏征首先站出来表示了支持。
“陛下圣明,微臣也觉得这个方案可以试一试,很有可能将来真的可以让大草原跟关内道一样,成为唐人固有的统治区域。”
褚遂良也是识货的人。
既然已经被魏征抢了先,他自然也要赶紧站出来表示支持。
“陛下,如果要实现这个方案,估计需要在大草原上修建不少道路才行。
要不然的话,不管是朝廷的州县的设立,亦或是各家封地的区分,都会变得很苦难。
并且也比较难刺激大家主动的去开发大草原。”
马周这个时候,没有一味地在旁边附和,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草原太大了。
如果交通不便,那么很多事情都是很难办的。
“这个是自然,药师这一次俘虏了大量的突厥人,那就让这些突厥人为大唐的修路事业做一些贡献咯。
除了修路之外,渭水书院和渭水新城炼铁作坊也会安排人员进入到大草原。
朕听说大草原不仅有巨大的煤炭矿藏,还有非常巨大的铜矿和铁矿的存在。
只要找到这些矿藏,立马就能围绕着这些矿藏修建一座县城。
这对于我大唐彻底的稳固草原上的统治,是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的。”
关键时刻,李承宗自然是要发挥一下金手指的厉害。
后世依靠着一座矿藏发展起来的城市,其实有不少。
不管是大庆还是白银,都是如此。
后世的蒙古地区和内蒙古地区,以及榆林地区等地,矿藏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正好大唐现在开始进入到工业革命,对于矿藏的需求在大大的增加。
只要找到这些矿藏,完全可以围绕着这些矿藏发展起来一座县城。
并且这样子的县城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
毕竟就以现在的开采技术,任何一个矿藏都能支持几百年的发展。
而几百年之后,大唐的情况自然又是完全不同了。
……
渭水河边,灞桥之上。
李承宗亲自带着文武百官迎接李靖的凯旋。
几路大军,还有一些人马在草原上讨伐其他的部落。
但是李靖由于需要押解颉利可汗以及几万俘虏回长安城,就先班师回朝了。
当然了,他这样子做,未尝没有把功劳留一些给别人的意思。
毕竟,他这一次的功劳已经足够大了。
仿佛没有付出太大的努力就获得了如此大功,他知足了。
“听说突厥人都是能歌善舞,颉利可汗,能否请你给大家跳一曲呢?”
迎接了凯旋而归的将士,李承宗自然要在大兴宫在大摆宴席,庆祝一番。
不过,大唐在庆祝,对于突厥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
执失思力和契苾何力这些突厥的将领,还有机会获得重用。
但是颉利可汗,注定是没有未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