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渭水书院着火了 -(1 / 2)

加入书签

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比太原郡王府大了一倍不止。

虽然还没有全部竣工,但是已经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气势了。

李渊一路上跟着李承宗看下去,心情还是不错的。

“大郎,这颐和园修建的如此奢华,你就不怕御史弹劾你?到时候史书上还指不定会留下什么样子的评价呢。”

李渊其实还是很在乎名声的。

当然了,他现在这么说,也算是替李承宗在考虑了。

毕竟爷孙两个现在相处的也还算是愉快。

他也已经接受了这个局面。

伴随着李承宗对大唐军权的掌控能力的提升,对李渊的各种限制就进一步的放松了。

而根据情报调查局收集的情况来看,李渊也没有想要再次登上皇位的想法了。

这对于彼此来说,其实都是一个好事。

要不然大唐还真经不起这样子的折腾。

草原上,颉利可汗估计正想着如何报复大唐呢。

而西边的吐蕃国也是在不断的吞并四周的邻国,想要发展壮大。

至于高句丽,消化吸收了隋朝留下来的几十万匠人、俘虏之后,实力也是大涨。

虽然在李承宗看来,没有谁能够真正的威胁大唐了。

但是革命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被人攻破的。

“不怕,颐和园的修建,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孙儿有什么好怕的。”

“利国利民?”

李渊发现,自己的脸皮厚度还是比不上这个长孙啊。

“当然了!从道义上来说,孙儿修建这个颐和园是为了尽孝道,为了让阿翁能够有一个舒服的地方安享晚年。

从财政上来说,孙儿修建颐和园,基本上没有花费国库的钱财,都是渭水新城那边挣的钱。

甚至可以说是当初太原郡王府的钱财。

而从经济上来说,颐和园的修建,有利的拉动了长安城及其周边水泥产业、碎石、沙子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对于大唐经济的发展是做了非常大的贡献的。

长安城今年能够有如此繁华的景象,跟颐和园的修建,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而从百姓的角度考虑,朝廷并没有因为修建颐和园而加税,也没有因为修建颐和园而征召民夫。

这么一来,对他们坏的影响基本上就没有了。

相反的,因为颐和园的修建,让更多百姓有了工作的机会,有了收入提高的机会,这都是好事啊。

所以孙儿才说颐和园的修建,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李承宗这么娓娓道来,李渊发现自己居然无话可说。

虽然李渊觉得这个话里面似乎有什么说不通的地方,但是一时之间却是不知道怎么反驳。

再说了,这个情况,自然也是他希望看到的。

所以也没有什么反驳的动力。

“那按照你这么说,朝廷岂不是修建越多的宫殿越好?”

“那也不完全是这样子的。所谓的物极必反,如果钱财都在修建宫殿这个产业上转,那么迟早还是会出问题的。

不过如果把修建宫殿的钱财用来修建其他的房屋,进一步的刺激各路商家加入到这个消费循环之中来的话。

那么情况可能就不大一样了。

这也是孙儿把颐和园四周的土地都买下来的重要原因。”

房地产在后世可是支柱产业。

虽然有很大的争议,但是人家为经济做的贡献却是不容忽视的。

在大唐,自然没有办法像后世那样大搞房地产。

但是适当的利用一下,还是具备一定的条件的。

“朕有那么多的儿子,原本以为你父亲和二叔应该算是最聪明的两个了。

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居然有如此见识。

朕对大唐的未来,更加有信心了。”

李渊很是感慨的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新笔趣阁

大唐的许多变化,他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有点看不懂了。

虽然还不能确定这些变化是不是一定是好事。

但是李承宗搞出来的这些事都能让自己看不懂,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阿翁,率土之下,莫非王土。日月之下,尽是大唐。您就好好享福吧,到时候孙儿跟您一起去游览我们大唐的美好江山。”

“率土之下,莫非王土。日月之下,尽是大唐!好,说的好!”

李渊的脸色,再次变得激动了起来。

不过,这个时候,却是有一名护卫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那慌乱的样子,显然是外面出了什么事情。

“陛下,渭水书院着火了!”“什么?”

李承宗眉头一皱。

看着情况,这火肯定不一般。

要不然根本就没有必要这样子急急忙忙的过来给自己汇报。

不管是哪个时代,欺下瞒上这种事情都是存在的。

只要能够瞒住,谁也不想把这种坏事捅到了李承宗那边去。

可是自己前几天还去过渭水书院,那边风平浪静的什么事情都没有。

怎么现在就着火了?

“陛下,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