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葡萄酒背后的考量 -(1 / 2)

加入书签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说到葡萄酒的时候,大家总觉得这是西方的酒,不是华夏本土的。

这么说,倒也不能说就是错的。

毕竟葡萄酒这个东西,确实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

但是,绝对不是后世近现代的时候才有的。

李承宗刚来到大唐的时候,就意外的发现这个时代居然有葡萄酒了。

所以立马就安排人种植了一批葡萄园。

虽然长安城不是葡萄的最佳产地,但是不要讲究那么高的口感的话,酿出来的葡萄酒是完全可以喝的。

眼下这些葡萄酒,就是李承宗旗下的酿酒作坊酿造的。

在推出香水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先酿制出了高度酒,甚至已经有了酒精。

但是这玩意太耗费粮食了,所以李承宗暂时还没有拿出来推广。

出了用来制作香水之外,基本上都是处于不额外生产的状态。

在李承宗看来,推广葡萄酒,其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毕竟这个酒水,其实也有十几度的酒精度。

而这个年代主流的米酒,往往还不到十度呢。

这么一看,葡萄酒喝起来,反而是更加容易醉。

“用琉璃杯来装葡萄酒,看起来还真是别有一番味道,让人很想品尝。”

看着宫女在旁边端出来一杯杯的葡萄酒,李渊的心情很是不错。

他自然不是没有喝过葡萄酒的人。

甚至市面上也有琉璃酒杯。

但是市面上售卖的琉璃酒杯跟眼前这个特殊形状的酒杯,显然还是很有不同的。

虽然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但是李渊就是觉得这种琉璃酒杯,才是最适合的葡萄酒杯。

“阿翁,这是去年我的酿酒作坊第一批酿造的葡萄酒,如今已经窖藏了一年了,您看看口感如何?”

李承宗才十岁,显然是不适合喝酒的。

好在他对酒水倒也没有特别的爱好。

不至于抢酒喝。

排骨莲藕汤,不比酒水更好喝?

“渭水新城那边,连酿酒作坊都有啦?”

“是的!城外有一篇荒地,种了上千亩的葡萄,就是用来酿造葡萄酒的。

明年的时候,我准备在伏俟城附近推广葡萄种植,让伏俟城成不仅成为大唐的盐城,还能成为大唐的葡萄酒之城。”

今天的招待用酒会选择自家酿造的葡萄酒,李承宗显然也是有多番考虑的。

一方面,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推广自家的葡萄酒。

另外一方面,就是借着这个机会,把鼓励大家去伏俟城种植葡萄的消息散开来。

为此,李承宗甚至愿意在葡萄酒酿造技术上,适当的拉大家一把。

“在伏俟城种植葡萄?这个事情,以前没有人做过吧?”

李渊的印象之中,葡萄最适合的产地是西域。

毕竟这个玩意是西域传过来的。长安城虽然有种植,但总是给人一点违和感。

如今李承宗想在伏俟城这种高原地带推广葡萄种植,那就更加让人感到违和了。

“长安城附近不少州县其实还有一些荒地,如果要种植葡萄的话,在这些荒地上种植就可以了吧?

再不济,也可以去到河东、山东等地,也比伏俟城那边更加让人放心吧?”

李建成就坐在李渊下首的位置,自然将李承宗跟李渊的对话听在耳中。

“大郎,这葡萄酒是不错,值得推广。不过我也觉得没有必要拿到伏俟城区推广。

虽然我们大家都知道伏俟城那一片土地,都被父皇赏赐给河源县主了,但是你这样未免有点假公济私的感觉啊。”

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倒也没有刻意的针对李承宗,只不过是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

“阿耶,二叔,渭水书院今年下半年新组建了一个农学院,专门研究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

比如如何育种,如何仿病虫害,如何选择最佳的种植方式之类的。

而这葡萄的种植,也是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甚至有一批学员是专门研究这个的。

他们对比了伏俟城、凉州、长安城、洛阳等地的气候条件,发现伏俟城那边的情况,其实是最适合葡萄生长的,特别是那种用来酿造葡萄酒的葡萄。”

李承宗说着半真半假的话。

后世的宁夏,是华夏最好的葡萄酒庄所在的区域。

虽然大家耳熟能详的葡萄产地是新疆,但是新疆的葡萄,主要是水果葡萄,又大又甜,很受欢迎。

但是酿酒用的葡萄,并不是越甜越好的。

眼下的伏俟城周边地域,气候环境跟后世的宁夏还是很有相似之处的。

这么一来,考虑到自己需要让伏俟城变得更加繁华,有自己的核心产业,就有了渭水书院农学系的学员的研究成果了。

“大郎,此话当真?”

李世民半信半疑的看着李承宗。

秦王府里头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在商业上,主要跟随渭水新城走。

如果李承宗真的看好伏俟城那边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