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 55 章(修)(5 / 6)

加入书签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花人突然的离开,让玫瑰花失去了精心的照顾。

——在她不得不出来面对风雨的时候,她却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这样不对等的感情,是真的爱情吗?

苏曼不知道,也不想评价。

但在苏曼看来,一旦女同志们自动甚至是自愿将自己摆放在“妻子”“母亲”这样的角色,主动退回到家庭那个四四方方,看不到半点光,只有灶台的火光和烟囱的厌恶的位置上的时候,那么她这样做无异于是在慢性自杀。

面对林芳,和如林芳这样有着同样迷茫的女同志,苏曼不想说教太多,因为改变是要靠勇气和行动力,而不是道理。

她只是轻轻说了一句:“林姨,等我这次回去的时候,您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看秋苹?我想,她会给您一个关于女同志要不要奋斗事业的答案,一个属于她的答案。”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邀请,林芳先是愣了愣,好一会儿后才缓慢地点了点头,说:“……好。”

……

在回来县城的第二天,赵桂枝就已经把苏曼想要的版型样子做好了。

“你买回来的这套成衣让我拆了以后又重新手工缝了一遍,看上去基本上是没啥区别,但要是能有缝纫机的话,速度会更快一些,针脚也能更密更不显眼一些,毕竟你厂子里那是要批量生产,时间有限,要是没有缝纫机,纯手工的话,那想要做出来这一件成衣可得费不少工夫,但要是人多的话,也能缩点时间……”赵桂枝说着,把手里头弄好的东西递给苏曼,让她收好了等回头带回公社去。

说着,她还不忘补充道:“你买回来的那套成衣的布料看着是挺滑溜,质量瞅着也挺好,过把水还干得快,但这玩意儿还是不如棉布的透气,一穿上就粘在胳膊上,穿着可难受了!不过听你林姨说,这种布料叫啥,的确良?好像还挺贵的,但我觉得没必要,还是棉布的衣服好!”

这就是的确良?!

苏曼看着手里头被赵桂枝拆了以后又还原好的成衣,十分认同赵桂枝对这个即将风靡全国各地的“的确良”也“的确靓”的涤纶布料的看法。

但不得不说,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的确良”这样耐穿禁磨又不易变形,还十分容易上色,颜色艳丽新潮的布料的出现,的确是在这个年代里满足了人们对于衣服耐穿耐用的需求,解决了人们布票少,棉布爱坏的问题。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新潮”的追求。

而它耐穿的特点,也是为啥这样穿着不舒服的化纤类产品,能够打败棉布制品,在老百姓生活中存在十余年,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才渐渐落寞下去的原因。

不过苏曼是不打算用“的确良”的布料来做衣服的,哪怕它即将风靡全国——因为太贵了!

现在才不过是六十年代末,像“的确良”这种化纤类布料应该是才刚刚进入市场不久,虽然没有棉布舒服,但制作它的工艺却不简单,价格自然也是要比棉质布料贵不少的。

所以,还是用棉布吧。

县里的纺织厂就生产不说,还实惠舒服,好做衣服!

这样想着,苏曼低头看着手里头这一套,由赵桂枝连夜赶制出来的手工流水线必备的成衣版型,想着包里本子上写了整整一页的,林芳和自己说得那些数据,苏曼只觉得自己想要将这个厂子办成功的想法是越来越强烈。

——不仅仅是为了想要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为自己在公社的口碑更上一层楼。

而是,为了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成功的赵桂枝和林芳,为了妇女培训基地的那些每天忙碌了一天地里活后仍不知疲惫地跑去学习的妇女同志们,也为了公社里更多的同志。

这样想着,苏曼就深吸了一口气,将手里的东西放好在房间里后,背着包就准备骑车出发,去一个她本该早就应该去的地方——

……

站在县纺织厂门口……对面的巷子口里,苏曼扶着自行车把,看着陆续走进纺织厂的工人们,认真分析着自己装作工人推自行车进去的操作性,和被发现的可能性。

说实话,这年头能骑自行车的人,上哪儿都能让人高看一眼,苏曼也是深知自行车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行走着的身份牌,才会去到哪儿都会骑车,为的就是让人能多关注一下自己是“有车一族”,少计较自己一看就不像啥大领导的年纪。

但谁成想,这一辆走到哪儿都多少能有点面子的自行车装备,却让苏曼在上一次带着真诚过来纺织厂这边想要给公社那边联系业务的时候,连大门都没能进去。

实在是让苏曼有些排斥这个纺织厂,尤其是那位大爷在当时对话时所流露出来的过度傲慢,和对自己的不屑一顾,都让苏曼不免产生了“连一个看门的都这么猖狂,厂长也一定不会太平易近人”的偏见想法。

但整个县城就只有这一家纺织厂,而想要制作成衣首先需要的就是布料。

所以……

“不就是吃过一次闭门羹,让传达室的大爷冷嘲热讽了一顿嘛,从前又不是没遭遇过这样的事情,咋这辈子就不能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为了赚钱再受点委屈呢……”这样自我安慰着,苏曼深吸了一口气,推着自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