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 巨大突破(1 / 2)

加入书签

大周虽然号称传世八百年,可实际上周朝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诸多小国林立,各自为政。

尤其是到了东周时期,王室的威严丧尽,各国只是在表面上维持对王室的尊敬,实际上都开始自行其是,于是混乱的春秋战国来临了。

正是因为极度的混乱,所以任何东西都可以出现,这里不允许出现的东西,也可以去别的地方,总有能容纳他们的地方。

因此,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开始泛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对百姓来说,这个时代是混乱的、痛苦的,但对思想界来说,却是自由的、活泼的、盛况空前的。

老子最先发现了这个趋势,第一个派遣分身下界,化名李聃,在凡间传播道家思想。

骆天明的目标就是他,也只有他,才能指导骆天明的道法。

老子的人间分身,虽然只是个凡人,没有任何法术神通,但在思想境界上,完全和本体一样。

能得到他的指点,和直接拜师老子没两样,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骆天明想过直接去天庭,拜见太上老君。

按说他龙王三太子的身份,进入天庭应该没问题。

但不知谁搞的鬼,天庭居然拒绝他的进入,到了南天门就被拦住了。

骆天明倒是有偷偷进去的能力,可是他的目的是向太上老君学习,无论如何都得在太上老君面前现身,到时候太上老君依然会把他赶出来,弄不好还要按上个擅闯天庭的罪名,那就没意思了。

因此,骆天明只能去人间找老子。

骆天明变成一个翩翩少年,来到了周朝的都城,用一把珍珠贿赂了一个官员,让他把自己介绍了李聃。

李聃没有神通,自然看不穿骆天明的真实身份,只以为是个好学的少年人。

尽管如此,李聃依然没有收下骆天明,理由是,他自己还没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法收徒弟。

如果只是像孔夫子那样,来找他讨教一些问题,互相探讨,那倒是没问题,可收徒就不行,自己都没完全弄明白,会把徒弟也教的思想混乱的。

骆天明当然不在乎什么混乱不混乱,他的思想本来就已经很混乱了。

他的道法有三级,佛法却已经是五级,此外还有其他流派的思想、西方哲学、科学技术等等,这个世界上还能有比他更混乱的人吗?

也幸好是骆天明只会学习,不会归纳发展,否则这么多思想流派互相碰撞,他早就疯了。

对于李聃暂时不收徒弟的问题,骆天明也很理解,原历史上,李聃就一辈子没收徒弟,只在出函谷关时,被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死皮赖脸的纠缠,才留下一部《道德经》。

和孔夫子相比,李聃真是太懒了,孔夫子有弟子三千,李聃却只有一个尹喜勉强算是记名弟子。

儒家能成为显学之一是应该的,不然对不起孔夫子的努力;道家也能成为显学,就只能说道家思想本身确实太厉害了。

不过尹喜能死皮赖脸的留下《道德经》,骆天明的脸皮也不薄,完全可以有样学样。

于是骆天明不管李聃愿不愿意,就住进了李聃家里,以弟子的身份自居,自掏腰包将李家的内外都打理的明明白白。

别的不说,就说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在骆天明的操持下,让李家提前进入了现代社会。

即使李聃不在乎生活上的享受,可他的家人没有他那么高的思想境界,对更加舒服的生活自然是不愿意拒绝的,所以对骆天明非常亲切。

攻略了李聃的家人,李聃就没法赶他走了,只能无视他。

骆天明就这样成了李聃的家庭成员,整天和他们混在一起。

时间长了,李聃也渐渐接受了骆天明。

因为骆天明不仅仅在生活上将他们一家安排的很好,在学识上也很了不得,而且精力极其充沛,手脚也麻利,不管什么事,只要吩咐一声就能办好,是个非常好的助手。

渐渐的,不但李聃的家人离不开骆天明了,连李聃也离不开他了。

有骆天明帮忙处理杂事,李聃也就能全心全意的完善他的道家思想。

转眼间过了十多年,李聃的道家思想终于完善了,而骆天明在和他日常相处中,也不断的受到熏陶,道法的等级也不断增长,已经达到了四级顶点,只差一点就能完成任务了。

可是这最后一点,却是怎么也迈不过去,都已经卡了六七年了,也没能突破。

好在骆天明的耐心非常好,单单是在这个位面,就等了五百年了,区区六七年算什么?

终于,到了李聃出函谷关的时候。

不过这一次,不是李聃一个人了,而是由骆天明牵着牛,李聃坐在牛背上,慢悠悠的一边走一边闲聊。

他们闲聊的内容,看似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想到哪就说到哪,可外人若是听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高深的道理。

两人就这么慢悠悠的来到了函谷关,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也不出意外的强留李聃,要跟他学习。

于是李聃口述《道德经》五千言,由骆天明执笔记录,留下了这篇皇皇巨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