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不情之请(1 / 4)
1986年2月14日,初六,周五,也是西方的情人节。 虽然国内目前还没有年轻人追这个洋节,可对于西方一向怀有幕强心理,经济又率先发展起来的日本人却是比较在意的。 主要是因为体谅到松本庆子的心情,原本这一天,宁卫民是打算一大早就去复兴门长话大楼排队挂号,然后要个电话间,好好跟松本庆子煲一煲电话粥的。 只可惜,因为临时出现了一个突发情况,宁卫民的原定计划只能被迫延迟,把甜蜜时刻挪到晚上去了。 不是别的,市文物局找上门来了。 敢情日本大使馆提前联系了市文物局,打告知他们宁卫民从日本带回大量的青铜器要捐赠的消息那天起,市文物局那边就坐不住了。 连领导带准备鉴定的专家,从上至下,欣喜若狂。 从年前一直盼到年尾,大家聊得都是这批海外回流文物,就惦记着尽快能一睹这批青铜器真容呢。 尽管他们很理解宁卫民回京也得过年,也懂得好饭不怕晚的道理。 可时间一长,也不免变得疑神疑鬼起来,生怕这事儿出现什么变故。 所以别看公假结束才过了一天,他们急不可耐的主动出击了。 初六这天,市文物局不但一大早就打电话联系了宁卫民。 而且还说他们这边接人接物的专车,欢迎仪式和等着鉴定的专家已经全给安排好了,就等着宁卫民的大驾光临。 虽然这表达的意思很委婉,可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架势充分证明,对这事儿文物局挺着急的。 那没辙呀,宁卫民也不好让市文物局久等,只能予以配合。 于是他就招呼罗广亮来帮忙,收拾好了要捐赠的物件,然后带着想同去看看鉴定结果的康术德一起上了市文物局派来的汽车。 结果不出意外,这些东西拿过去一亮相就震惊了全场,鉴定结果也尤为惊人。 经市文物局的几位专家鉴定后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宁卫民捐献的十七件青铜器中有五件为西汉组器,内壁有铭文,由此可以断定是梁王刘嘉的随葬之物。 尤为珍贵的还有一商代晚期兽面纹方觚,一秦代青铜鸿雁,看着也不是凡物。 只是具体出处暂时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其次比较珍贵的还有一辽代青铜小鼎,两件西汉的铜牛烛台。 以上这些东西,一共九件均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至于那两册宋版书也被认定为真品,从文献的价值来看,恐怕还要高于大部分青铜器。 总之,全体专家一致认为,宁卫民捐赠的这些文物,既有文物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也有学术研究价值。 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积贫积弱的年代,流失海外的国宝,能够追回,实属侥幸。 于是等到鉴定过程一结束,市文物局就要在现场举行表彰仪式。 或许是觉得五百元的现金奖励,外加一个锦旗实在有点拿不出手吧。 市文物局还专门安排好了《京城日报》和《京城晚报》记者。 打算要给宁卫民拍照做专访,在两份报纸上刊文宣传表彰,为其扬名。 不过让市文物局的领导和专家们大大出乎意料的是,宁卫民居然对这样的安排谢绝了。 市文物局的领导们一开始还以为宁卫民是故作姿态,只是表面上谦虚一下,心里其实是愿意的。 谁还会拒绝荣誉呢? 于是领导们就一再相劝,口称宁卫民此举善莫大焉。 说这些文物的回归,不但有益于对我国相关历史的研究和左证,而且他的捐赠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典范。 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应该怎么爱护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当然值得大力嘉奖,好让大家效彷学习。 可哪儿知宁卫民还真不是来虚套子,玩假招子。 虽然诚恳地一再感谢领导,可他还是坚持不肯就范。 甚至还拿出了“子贡赎人”的典故来打比方。 认为如果公开报道,弊大于利,反而不利于海外文物回流。 宁卫民的道理是,自己出国是经商,因此具有这个经济能力,而且也愿意做这件事。 可不代表旁人也有能力去做,愿意去做。 实际情况是国内许多人即便出国,日子也多数是苦哈哈的。 不是留学生就是打工者,没有这个经济条件。 这种事宣扬出去,非但不会起到多少榜样的作用,促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