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改错字)(5 / 8)

加入书签

眼弯弯,高玉珩突然道:“你以后就这么笑,朕喜欢看你这样。”

宋祯祯一抬头,就看到高玉珩带着笑意的目光,她心中渗入一些甜蜜,有那么一刻,她想把大伯父的冤情告诉高玉珩,但理智却告诉她,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起码得等有了皇子才行。

但高玉珩虽然喜欢到她这里来,两人之间的情/事却极少,仅有过的几回,事后宋祯祯也喝了避子汤。宋祯祯总觉得,他跟她说话解闷的兴趣比旁事都要多。

她性子腼腆,每一回被他逗得脸上羞红,极度羞恼时,他都会带着一脸戏谑,反过来安慰她。

好多年之后,宋桢桢回想起这一个多月,还是觉得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不过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她觉得,当年的高玉珩肯定不这么认为。

那段日子,高玉珩在前朝一直被文臣武将压迫得郁郁不得志。

他每每到锦福阁时,脸上的郁闷都可见一斑。

尤其是吴王造反那一阵,宫里头风声鹤唳。过后宋祯祯才从高玉珩嘴里知道,吴王是借着李家姑娘进京的东风,把兵器都运进京城。

朝廷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章太后不得不和内阁妥协,这件事里皇家割肉喂鹰,以惨胜作为结局。

宋祯祯对这些权力得失听得迷茫懵懂,但高玉珩只是在她面前发泄一番,也没有进一步解释的意思。

又过得几日,宫里来了个李姑娘。

初夏蝉鸣阵阵,高玉珩过来时让人拿了些做夏纱的薄绸过来。宋祯祯到京城后也见过不少好看的缎子,高玉珩送来的这些质量中上,不过因着是他送的,宋祯祯当即决定要自个动手裁布作衣。

她在一旁忙忙碌碌的,高玉珩也是满脸带笑。

不知道是谁先提起李姑娘,高玉珩便叹气道:“李姑娘也是个可怜人。”宋祯祯这才知道,当时琼州府那一场水难,不仅把大伯娘的娘家和冯氏一族都送进了阎王殿,就连病休在家的帝师李先生也没逃过这一场祸事。

李姑娘家里祖父、曾祖母、堂伯、两位嫂子和小侄子都死了。

而李姑娘最惨的还不是如此,她被下人保护着躲过一劫后,进京坐的船却被叛王利用。若不是章太后和先去的李老太太有交情,这一回李姑娘就会跟着遭殃了。

思及李姑娘的遭遇,宋祯祯一时间也有些感同身受。她也是半月之间,所有家人都没有了。

可后来,这一点同病相怜便慢慢消失了。

高玉珩喜欢上了李姑娘。李姑娘并不可怜,只有她才是最可怜的。

他再过来锦福阁时,说起李姑娘时,每每都是神色含情,眉眼间的幸福,就像要飞起来一般,那种兴致勃勃的劲头,是宋祯祯从没有在他脸上见到过的激动和兴奋。

再后来,他就不怎么过来了。

锦福阁没了日常出入的男主子,日渐变得沉寂。

因着好奇,宋祯祯也远远见过一回李姑娘。当时她和宫女在外头散步,宫女突然低声对她道:“太后娘娘和皇上都在前头的亭子里,娘娘要不要换条路走?”

宋祯祯的反应,却是立刻抬头看过去。

只见了那一回,宋祯祯便知道,高玉珩为何会喜欢她。

有一种人,只要一站在那里,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李姑娘长相极美,即使愁容满面,满身的风采也极为动人。

当时亭子里的章太后满脸笑容,似乎也十分乐见这对小儿女互许情思。

宋祯祯远远地看过这一回之后,便一直龟缩在锦福阁中。

她心里仅剩下的唯一的念想,就是要赶紧寻到一个好时机把宋家的事说出来,但一直没能碰上。

一年后,又有选秀,所有人都明白章太后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场选秀就是想为皇帝聘李姑娘为后。

宁标阳和小冯氏特地找人带话給她,让她不要对李姑娘动手,他们自有打算。

宋祯祯坐在东窗下,金黄色的阳光洒在身上,她却一点都感受不到温暖。

她想说,她就算想动手也不知道能怎么动,自从皇上不来她这里之后,她的锦福阁便是一片寂静的死水,宋祯祯每日都提不起精神,也没有兴趣知道别的事情。

她心里觉得十分难过,她进宫一年多,不仅没能把大伯父的冤情告诉皇上,还把心给赔了上去。回想起来,这一年她的注意力全都在李姑娘和皇上身上,宋祯祯顿时便觉得自己太辜负宋家对她的养育之恩,心情越发地黯然。

但这一回选秀,秀女里却出了一个与李姑娘有些相似的林美人。

选秀开始时,宋祯祯就听到了宫人的议论,为此后头林美人得了位份后进宫,锦福阁还破天荒迎来了客人。

两人彼此都在互相观察,林美人看着她的神色越见放松,宋祯祯一向敏感,立刻就知道林美人这是觉得她没有多少威胁。她咬了咬唇,不知道是该松一口气,还是应该郁闷一下。

不过她觉得皇上应该也不会喜欢上林美人。宋祯祯在心里摇摇头,林美人眼里的功利太多了,没有李姑娘那样纯粹。

宋祯祯虽然觉得林美人不会影响李姑娘的地位,可她的出现确实在宫人心中泛起不少波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