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 46 章(3 / 3)

加入书签

地里的庄稼能长得好吗?”

吴普说:“现在粮食问题不是很大,小麦、大米、玉米亩产量都能有一千多斤,低的也能有七八百,就连大豆也能亩产三四百斤。要是实在撑不住了,还能用亩产几千斤的土豆红薯堵堵缺口。”

朱元璋听得目瞪口呆:“能产这么多吗?”

吴普点头说:“是能产这么多。”

朱元璋情绪有些低落:“要是我们那会儿的地也能产这么多粮就好了,这样我爹娘就不会活活饿死。”

吴普说:“我们现在能产这么多也不容易。”

吴普在心里回忆了一下元明时期的粮食产量记载。

宋元时期粮食亩产量不算特别高,到了明清时期农业飞速发展,巅峰时期粮食产量基本就和建国初期持平了。

建国初期的亩产量也低得很,亩产三四百斤都算是良田。

那会儿也闹过饥荒,有过艰难无比的苦难岁月,农业、工业都从零开始重新发展,他们曾得到过帮助,也曾被落井下石;他们曾走过错路,也曾咬牙苦苦坚持。

无数人付出青春、付出血汗,甚至付出自己的性命。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不管理论、技术以及耕作方式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才终于让粮食逐渐变得“不值钱”。

一直到2006年,农民才不用再缴农业税。

整个九十年代,农民们每年丰收后都还得挑着新米去交公粮。

发展这种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凝聚着无数人的艰辛努力。

朱元璋听完吴普的讲述,沉默了一会才赞同地说:“是不容易。”:,,.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