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笼中之雀韬晦其二(1 / 3)

加入书签

“范兄归矣!”卫固家中宾朋满座, 见到范先进门,忙起身相迎,“快请入座。”

“快为范君添酒。”

“君此行, 荀忻反应如何?”

众人瞩目之下, 范先入席坐下来, 放下佩刀, 满饮一樽酒, 这才不慌不忙道, “此人未加劝阻,观刑时虽举动如常, 亦偶有惊颤。”

座上宾客闻言大笑, 断言荀忻是被吓破了胆。

范先向卫固使了眼色,卫固会意拍了拍掌,座上管弦声起, 美人伴着乐声翩翩上堂。有眼歌舞,谁还关心那位可有可无的太守?客人们继续饮酒交谈,嬉笑作乐。

“范君以为去留何如?”

“我意未改。”范先看着堂上裙摆飞旋的舞姬, 似笑非笑, “杀之以除患。”

“我已邀荀忻今日赴宴。”

“君即宴请远近士族,以及亲友旧吏。履任宴上, 杀此人立威。”

仆从奉上了一碟炙羊肉,卫固的竹箸停在了羊肉上方咫尺之处。

众目睽睽之下, 弑主立威?

卫固愕然望向友人, 怀疑是不是今早郡府的血腥气太重, 让范先杀红了眼。弑主固然可以震慑住世人,立一时之威,但往呢?弑主之人, 谁不唾弃,谁人敢用?

扔下竹箸,卫固否决道,“不可。”

“荀忻孤身入境,杀之何益?徒增恶名。”

“荀元衡虽有智名,而今受制于我,釜底游鱼而已。”

个时辰,荀忻如约赴宴,太守府的车很宽敞,足够五六人同坐,却没有人敢与他同行。

因此行车途中,荀忻得以撩起车帘放松地看看风景,此行没有途经市肆一类的繁华之地。只是寻常的巷道,道旁植树,大树参天,有一处树荫底下似乎是一口井,四五名疲累的路人坐在井边,解下汗湿的头巾搭在肩头晾着,喝水休息。

“天阴,夜里不知可有雨。”

荀忻抬头望了眼天空,确实能看到乌云,但他初来此地,已看到过几天的乌云,没见下雨。人生地不熟,还不知这里天气的秉。

“府君,卫君宅舍至矣。”

侍从帮他挑起车帘,荀忻便坦然下车。

眼宅舍的建造者很大气,或者颇具财力,一眼望去,门头上的石板浮雕着仙兽祥瑞,荀忻驻足欣赏了片刻,其中一分浮刻着四个形态各异的拄杖老头,似乎是商山四皓。

“拜见府君。”

卫固似乎很给他面子,卫家的奴仆分别从左右两道偏门络绎而出,两侧皆向他跪倒,伏地只见各色的头巾与女子髻。

荀忻从人群分出的空道往庭中走,门仆喊,“荀太守至!”

一群冠带佩剑的士吏从内庭而来,这群人以两人为首,其中之一正是他早晨见过的范先。

“范中郎。”再见面时荀忻摒弃了此称范先为“将军”的叫法,只简称其为“中郎”。

“想必此位便是卫功曹,卫仲坚?”荀忻转而向那位蓄着稀疏长须的儒袍男子笑道。

“卫固不敢当……郡人卫固,拜见明府。”

这群人仿佛到了指令,纷纷跟随卫固拜倒在地,就连在他面从不掩饰杀意的范先屈膝伏地。

眼场面不似谒见太守的跪拜礼,于荀忻而言,更像是失足太守重铸自信的帮扶现场。

“诸君请起,并非廨相见,不必多礼。”荀忻上扶起卫固,“今日卫君为东道主,悉卫君安排。”

入堂之,众人如上殿一般脱鞋解剑,荀忻任由侍女解下他的佩剑,眼角余光注意到范先按刀徐行,毫无阻碍地入席就坐。

“明府为君父,君父在,固岂敢上坐?”卫固低头作揖,状似诚惶诚恐,恭敬有加,可惜围观众人看热闹一般的散漫态度让场面很难入戏。

“如此,我恭敬不如从命。”

他走到主位,还未入座觉不妥,迟疑道,“还是卫君来坐。”

“明府安坐。”卫固坐于主位下首,颔首捋须笑了笑,笑意不及眼底。

拉扯过两轮,荀忻终于肯坐下。他今日为赴宴换了身绛红底色的锦袍,菱格纹样,白绢为边,与那张继承了家族优良传统的脸相衬,晔然若神。

与宴之人纵对这位荀府君多有轻视,不能不承认,承平年代若有太守姿容风度若此,是能被编成谣谚,传遍辅河,令郡人引以为豪的。

卫固稍一击掌,丝弦声起,舞姬成列翩翩而至,仆从奉着漆盘装盛的佳肴美食而来,如退潮而去,荀忻面案上摆上了十余碟菜品。他留意到作为餐具的漆盘都是有纹饰的,祥云纹、流水纹、吉祥千岁纹、瑞兽纹等纹饰不一,漆器就昂贵,带纹饰的漆器更是价格不菲。

老曹赏赐下属从不吝啬,但赏给功臣的漆器中有纹饰的不过几件而已。

荀忻想起他多年以在雒阳过的传闻,河东富饶之地,着姓虽少,家财万贯者不乏其数。

敌人财力雄厚,对他而言并非好。

留意到卫固正在吩咐仆人准备行酒的器具,荀忻决定先掌握主动权,他拿起酒樽起身离席,走到卫固案敬酒,“卫、范二氏,皆河东之望。”

“今治郡,全将仰仗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