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三章:抉择(下)(1 / 2)
随着几人的进来,本就不大的书房里很快就显得有些拥挤。
好在众人也都习惯了,并未在意。
示意三人坐下之后,蒋委员长将蒋欣瑶发来的电报拿了出来,让三人传阅。
等到最下首的戴笠也都看完之后,蒋委员长随即说道:“都说说吧,这事儿该如何解决!”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先说话。
这事儿蒋委员长感觉难以下决定,他们同样如此。
最麻烦的是,他们现在并不知道委座是啥意思,所以最先开口的可能面临无数种可能。
见三人都没有开口的意思,老蒋随即点名道:“敬之,你先说!”
被点名之后,何部长想了想说道:“其实从个人感情上来讲,我还是觉得应该帮一帮第88军的,不仅仅是因为马铮与我算是老相识了,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所处的位置让我们不能轻易放弃他!”
“什么位置?”
何部长当即说道:“委座,根据我们截获的日军情报显示,日军进攻武汉在即,而他们的战略方针是采取由东向西,水陆并进,外加战略大迂回的战术。”
“由东向西,水陆并进是由第十一军以及日军海军舰队实施的,而战略大迂回则是由位于归德的第二军实施的。不出预料的话,如果没有牵制的话,这个第二军就会迅速南下,在占领大别山区之后,就会迂回到武汉侧后方,完成对我军的战略大包围!”
在讲完日军的战略计划之后,何部长再次说道:“回过头再看马铮的第88军,他们眼下被困在太康县,看起来似乎进退维谷,但实际上这个位置颇为重要。如果他们能坚守在这里的话,很大概率上会威胁到第二军的侧翼,让他们不能安心南下,从侧面支援武汉会战。”
但随即,他的话音一转,再次说道:“然而,上面的话只是从我的个人意愿以及战略层面说的,如果真的要救援他们的话,我们必须考虑现实成本!”
“如果仅仅只是第88军一支部队的话,我想这个不成问题的。但他们眼下还护着几十万的灾民,一旦出面救援的话,必将极大的增加我们的负担。”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等到洪水彻底的退去,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届时我们至少要准备600万大洋的资金,这对我们的财政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话音刚落,一旁的陈诚以及戴笠心里都是暗暗吐槽,你这话完全是说了个寂寞。
局势如何我们能看不出来?
现在问题是到底要不要救援第88军以及那几十万灾民,而不是让你分析利弊。
“辞修,你的意见呢?”
“校长,关于这个问题,卑职也一直在思考,总体上卑职更倾向于救援!”陈诚还是比较务实的,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哦,说说你的理由!”
“校长,其实任何理由都是苍白的,就一句话,我们没办法承受第88军被日军全歼的后果!”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是啊,从开战到现在,马铮所部一直是当官宣传的主要对象,在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下,这支由土匪出身的部队俨然成为了中国抗战的标杆,是旗帜,而马铮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
这样的人,这样的部队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吗?
如果任由日军吃掉马铮所部,那么后果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不仅仅会对国军整体士气产生致命的影响,更会影响武汉会战的结果,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
“雨农,你的意见呢?”蒋委员长再次问道。
戴笠几乎没有犹豫,直接说道:“卑职的意见和陈长官一样,第88军必须救援!”
“也是那个理由吗?”
“是,也不是!”
接着戴笠继续说道:“抛开战略层面的事情不谈,单单第88军在太康县所做的事情就给党国争了不少印象分儿。您知道的,在花园口大决堤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对当过产生了怀疑,而马铮所部的存在正好打消了不少人的疑虑。”
听到戴笠的话,众人都沉默了。
花园口黄河大堤决口的真相是什么,在场的这些人都知道,毕竟以水代兵的法子就是他们制定的,并由蒋委员长亲自拍板执行的。
原本他们是准备嫁祸给日本人的,但是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出了纰漏,导致走露了消息。
当时执行决堤任务的是商震第32军所属的第八师,本来这应该是一次秘密任务,但是却让上面没有想到的是,新8师的一个团长为加快进度,抢下头功,竟然从附近征来了几百名民工。
可民工一发现原来国军要掘堤放水,立刻炸了窝。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农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块土坷垃上都留下过祖辈的血汗和泪水。如今让他们放水冲掉祖辈多少代人创下的基业,那他们能不急眼。
一时间,老者扔下手中的工具,又是哭闹,又是央求,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则与当兵的争吵起来,脾气急躁的甚至与前来制止的宪兵推搡起来,工地乱成一片。
恰巧第八师师长蒋在珍来到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