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全家动员(2 / 5)
贾代善颔首:“湖广河南没有遭灾,祖父已经派人前去购粮。”
小花精笑道:“那就让他们跟着呗,到时候,让父亲给他们安排差事,修建沟渠,清理淤泥,每日三餐管吃饱,他们应该很乐意。”
贾瑚颔首:“这个法子很不错。”
贾琏扁嘴:“操那心做甚。
元儿妹妹,宛平好玩不好玩?”
贾代善在贾琏额上狠狠一弹。
然后,在小花精头上揉揉,心里遗憾,这两小子咋不换一下。
赖大颠颠的前来报信。
贾政这里焦头烂额,巴望着京都的回音。
忽听爹妈儿女都来了,感动的差点哭了。
他忙叨叨跑出衙门来迎接,顿时傻了眼。
衙役只说有粮食,再没想到还有一个大车队。
贾政亲自搀扶贾代善贾母。
贾代善就在车辕上,自己个就蹦跶下去了。
贾母被搀扶下来,伸手就摸贾政的脸:“哎哟,我的儿,你这半年不见竟然老成这个样?”
贾政胡子拉渣,陡然老了十岁的模样。
贾代善一看贾政黑瘦黑瘦,觉得比从前粉面桃腮顺眼多了。
贾代善骂道:“婆婆妈妈干甚,快点让人出来清点登记粮草数目。
这些都是你叔伯们的爱心,不能错一点。”
如今宛平的书院都停课了。
贾政便吩咐衙役们:“去三家书院通知先生还有没有散去的学子,让他们前来衙门帮忙赈灾,没有月例,供应三餐。”
衙役问道:“他们不干怎么办?强行拘押?”
这些先生家里不缺吃穿。
贾政如今也有些彪性:“就说不相想干的人,书院搬出宛平县。”
这话一出,谁敢不来。
贾代善心里停当多了。
一方父母,就要有这个尿性。
不然,当不好一把手。
三家书院,拢共十位先生,加上家在附近的学生也来了不少。
一时间,报数的声音此起彼伏。
两千石的粮食,很快入库。
如今贾政已经搬进衙门居住。
贾母在衙内歇息,王氏招待的十分热情。
王氏说起贾政如何操心,如何劳力,整夜整夜睡不着。
婆媳们竟然拉手落了泪。
小花精看的惊讶极了。
贾代善很不耐烦,起身去了后院走动。
他吩咐贾瑚贾琏:“你们去前面帮着你二叔,跟着珠儿,不要乱跑。”
又吩咐斥候跟随。
这个时候,外面乱的很。
人牙子也会趁机拍花子。
小花精也想去前面看热闹,却被祖父点名:“元儿你跟我来。”
小花精忙着跟上了。
贾政首先命令在衙门口支起大锅熬粥,前来吃粥的都是本县的饥民。
很快,城门口即有人前来报告,说是有流民冲击城门,要进城,驱赶也不散。
如今都在城门口围着,他们知道城里有粮食。
这个时候百姓只想活命,根本不讲道理。
京都的城门太厚重,他们推不动。
觉得宛平城不如京都的森严,都在这里闹事。
贾政这里也不敢接受这些流民。
荒年容易滋生时疫且不说。
如今也不过十几万斤粮食。
宛平是大县,包括本地居民,加上外面做生意的流动人口,六万多人。
其中有一半人需要救济。
三万人一天不说吃饱,吃个半饱只保命,也要半斤粮食。
十几万王米粮,真是不能敞开了吃。
贾政虽然是愣头青,头一回主政。
但是,主簿典吏,还有衙役们都做老道了。
如今每天四处撒石灰消毒,也要许多的银钱。
辖内的子民尚且不能顾全,哪里管得流民呢?
贾政在二堂召集属下议事,万般纠结。
贾代善在后院与小花精在探讨花园子宝藏的事情。
“大约多少数目?”
小花精道:“反正不少,具体数目我没清点。”
贾代善笑了:“好丫头,不为钱财所动。”
贾代善将袍子撩起来掖在腰里:“在那个方向,爷爷搬一箱起来约莫就能估算了。”
小花精被老龟指点过了。
她略略看过,大大小小几十只箱子,有黄铜锁背的大箱子,也有一尺长的匣子。
都是前朝的官老爷仓皇出逃的时候丢下池塘。
那个样子似乎不光是私库,只怕还有衙门的库银。
前朝官员大约不想便宜新朝。
估计也有今后回来打捞的意思。
不知道是不是全家灭绝了,至今无人理睬。
五月的水还是很凉。
小花精问道:“爷爷您行不行啊,不然,还是孙女下去吧?”
贾代善一笑,牵着小花精,上了小船:“小看爷爷。”
箱子在湖心,小花精祖孙划着小船到湖心。
湖心的水有半人深,干旱之后,水位下降,加上淤泥,能够起到人的大腿。
贾代善弯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