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2 / 3)

加入书签

我们过去呢。”

其实有些事不亲自尝试一下,都会觉得特别艰难,甚至会觉得完全做不到。

可一旦下定决心尝试后,他们就觉得这些事做起来没想象中困难。

他们这次可以去南京,下次就可以去天津看看。

祖国这么大,他们想着以后有机会或许能都去看看。

反而这种事,有人听着心动,可有些人却是怎么都不会下定这个决心。

毕竟除了勇敢之外,还得有钱支撑。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最少只要肯干还是能吃饱肚子,可大部分人也仅仅只是能温饱而已,他们还得养家养孩子,日子哪有向进两口子轻松。

等大队长两父子前来。

李秋将薇薇上报纸事说了出来,还现场每人发了一份。

这一下,立马引起了轰动。

就算向薇不是他们家闺女,好歹也是姓向啊。

他们向家女儿不但是大学生,还是上过报纸大学生,瞧瞧上面说,还研制东西,那以后岂不是一个科学家了?

向薇是向家血脉,他们孩子也是向家血脉,那是不是代表着,如果他们愿意培养孩子好好学习,就算达不到向薇程度,也能成为一名成功人?

其实这个想法,向家大队长早就有了。

只是一直没实行而已。

因为这件事实行起来很难,先不说是不是每家人都愿意让已经能帮忙做劳力活孩子把时间花在学习上,而且一旦决定上学,花费除了时间之外还有金钱。

现在好不容易才能有个温饱,没多少人愿意把钱拿出来花费在上学上,尤其是他们没人敢确定,是不是真学上几年孩子就有出息,就能成为高中生、大学生,是不是能去城里镇上找到一份工作。

可现在,他觉得这个想法确实可以实施起来。

不为别,最少接受过教育孩子们眼界不会那么窄,他们队很小,镇也不大,甚至连城里也不是什么很大地方,一天不到就能绕着走一圈,祖国这么大,他不希望他们后代被困在这个小小地方,希望他们也能走出去看看。

向家大队长找了个借口将向进两口子带回家,然后将他想法说了出来,一边说着一边搓着手紧张着,“我想法还很不成熟,所以想着能不能让你们给我出出主意,咱们可以慢慢计划,也不一定就要马上将学习事落实下去。”

“这个想法好啊。”向进拍着大腿道。

他太知道读书重要性了,他在家里不是受宠那个,从小就没读过书,当年结婚后,想着给媳妇过上好日子,他才去外面自学,或许也是命好,在期间碰到了把他带进机械厂师傅,又跟着他学习又去图书馆看书,硬是让他这个没读过书人当上了制砖机厂房小组长。

向进重重点头,“有必要,让孩子们上学事真有必要,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地方你也尽管说,能帮忙我一定帮。”

“老向说得没错,前期会苦了点,但咬咬牙不就能熬过去了?”李秋赞同着道。

就这样,三人围绕在一块说着这件事。

而在向家大队另一边,向老头听着外面人说向薇事,说她有大本事,说她以后会是科学家,满是羡慕口吻。

这会儿向老头还真有点后悔了。

他突然觉得好像女娃也没什么不好,要是他没和老二一家闹得那么僵,队里乡亲不就得羡慕他了?

说不准他也能去南京看看孙女,孙女还会拿贴补钱给他买件新大袄子呢。

越想向老头越有些后悔,忍不住就跟身边老太婆道:“你说咱们都是一家人,和和气气不就好了?也没必要闹得这么僵吧?”

向老头后悔,向老太又何尝不后悔?外面那些舌长八婆一直在笑话她,说什么把宝当石头给丢了,说她眼睛瞎。

要是向薇真把她当奶奶孝顺,那外面人不得羡慕死她?

听着老伴话,她就想说是这个道理,结果被一旁向大嫂打断,“爸妈,你们可不能这么想?是我们要闹僵吗?分明是李秋不识好歹,你们可别忘了,当年她可是差点拿着菜刀把咱们砍死呢。”

向老头没说话。

向老太自己给自己一个台阶:“那也是以前事了,怎么说都是一家人,还能记恨一辈子吗?”

向老头跟着点头。

向大嫂气得肚子疼。

现在看着老二一家过好日子了,就想着去讨好?

还真别说,这两老家伙怎么说都是向进爸妈,真要拉下脸面去求,还不得跟着一块过好日子?

至于她一家。

说好听是大哥大嫂,但人家真不搭理谁也不会说什么,到时候眼睁睁看着他们过好日子,自己一家苦哈哈?

当然不可能!

两个老家伙年纪大了点,但好歹还能做些活赚工分,真要一颗心都偏向老二家,那他们不是什么都讨不到好了?

向大嫂眼珠子一转,立马道:“爸妈,向杰年纪不小,咱们是不是该操心他大事?找个好姑娘把事办了,你们还能多抱几年重孙子呢。”

向老头两人立马忘了向薇。

一个孙女,一个重孙子,想想就知道哪个重要点啊。

向大嫂跟着道:“我看隔壁大队刘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