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二更(1 / 4)

加入书签

大房子里气氛很沉重,此时已经没有人再开口,全都看着大屏幕上画面。

高射炮试验画面播完之后,又出现是木仓械组装纪录片,连着放了三四个彼此没有关联短片后,其他人还在茫然着,而周二伯呼吸却开始加重。

如果一开始没明白,但连着播放几个纪录短片,再想想他们所在位置,大概就能猜出一点。

短片内容是不是代表着他们科研方向?

那最开始高射炮炸管事件是不是也在科研范围内?

周二伯是木仓械发射事故受害者之一,这同样也是他最遗憾事。

他不怕流血流泪,别说现在左手没了,就是双手双脚没了他都不怕。

他怕是站在战场上还没击杀敌人,就因为武器故障原因不得不下战场,今后人生不得不远离前线,这种感觉让他觉得有些憋屈难受,他宁愿死在敌人炮火下,而不是在还没杀死一个敌人之前,就不得不被战友们抬下去。

周二伯突然侧头,他问着身边侄女,“你做科研是哪一个?”

周雪没回他问题,而是道:“二伯你再等等,等等你就知道了。”

正在周二伯要说话时候,他另外一侧坐下两人,两人刚坐下,其中一个就不耐烦道:“都说了不来,大老远跑这里来做什么?”

“行了,儿子还在你小点声。”

“他满脑子都是书书书,哪里听得到我说话?”中年男人有些不乐意,不过声音还是放小了些,等看到周边那么多穿着军装人,眼里满是倾羡,“那小子要是听我把体能练好,不就能去当兵了?读大学有什么用,读书人能帮着国家打跑敌人?”

说话是马明父亲。

马父是在儿子出生后就打定主意让他去当兵,当年他因为某些缘故没能入伍,已经成了他终身遗憾,便将这份念想寄托在儿子身上。

可儿子从小就瘦瘦小小。

这也就算了,不爱武就爱文,从早到晚就知道拿着书本,要说儿子聪明也确实聪明,一路考上大学一直都被老师夸。

可除了读书能行之外,其他都不能行。

遇到亲戚连叫都不会叫,让他少看书多出去玩玩,他能把自己弄丢,长这么大了还得他们伺候着吃喝拉撒,再这么下去,人不得废了?

至于这次来让他们看什么研究。

这些孩子们才多大啊?

都是一群二十岁左右年轻人,这么小小年纪人能研究出什么有用东西来?

要不是看着这是儿子长这么大头一次对他们提出要求,他肯定不会来。

一些过家家事,值得大张旗鼓呼朋唤友吗?

马父看了看周围,除了一部分看着像是学生之外,其他人都是陪同而来家人朋友。

他再一次不解,现在谁家不是为了生活忙忙碌碌,怎么这些人就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这个上面?

“同志。”

马父转头,发现是身边穿着军装男人,一眼瞧过去就发现这人左边袖子空空如也。

他崇拜军人,尤其是这种为了国家而奉献过军人,立马收敛了脸上不甚在意神情,变得很恭敬道:“同志你好,有事吗?”

周二伯开口:“你知道在最开始时候,战场上战士们使用是什么武器吗?”

“知道。”马父怎么可能不知道?在小时候他曾亲眼见过,一个村子人大部分都被害了,如果不是赶来战士们,或许都没现在他,那个时候国内条件不好,只有少数人拿着武器,大部分都是拿着长矛、拿着铁刀,甚至有些还是手握长棍。

马父感慨着:“那个时候国家艰难啊,要是能像现在这样,能给战士们每人分配一把武器,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牺牲了。”

周二伯道:“你说得没错,可你知道战士们手中武器是怎么来吗?”

“这……”马父一愣。

这个,他还真没想过。

周二伯告诉他:“就是你口中读书人,为国家做出贡献,不单单是上了战场战士们,还有所有在后面支撑他们普通人,有读书人、也有没读过书人,国家如今能强大起来,从来都不是单靠一批人,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步木仓、高射炮、火箭,还有飞机、坦克、潜艇。”周二伯一一举例,“这些都不是凭空而出,是一代接着一代人经过不断改进才创造出来,而这些人,绝大数都是你口中人读书人。”

为国家做出贡献人绝对不止一类人。

除了保卫国家战士们之外,还有很多默默无闻人,在民众不知道情况下,他们日复一日钻研着,为得就是强大这个国家。

马父被说得满脸通红,完全不知道怎么反驳。

也没法反驳。

因为他心里实打实清楚,这位军人说得很对。

而这时,旁边一位瞧着就比他小一点女同志挺着胸脯,带着无比自豪道:“我家薇薇就厉害了,咱们老向家唯一一个大学生,回老家时候,族里人还说着要把这件特光荣事记在家谱上,让以后子子孙孙都知道,在1965年夏天,咱们家出了个读书人呢。”

两个家庭,两个极端。

对马家人来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把时间花费在学习上没一点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