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 104 章(1 / 2)
一曲终了, 陈殊放下琴:“发什么愣?我的琴声, 虽然没有多好听, 也不至于走神儿吧?”
陈殊脸上带着笑,语气自然又亲昵, 仿佛两个人刚刚新婚那段日子, 而那些争吵、分歧, 仿佛不曾存在一般。可是也只是仿佛罢了,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这是真实存在的。
李纵云抬起头, 不忍去瞧陈殊, 望向她脚边的小提琴,道:“很好听, 很好听。”
陈殊这个人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发脾气的必要,就绝不发脾气,更何况,没有必要去为了注定无法改变的事情发脾气,她笑:“那我再拉一曲, 你不是没有听过的吗?——《梁祝》,这虽然是个爱情故事,可也不只是一个爱情。”
一曲终了, 李纵云勉强笑笑:“很好!”
只是, 他依旧坐在那儿, 没有要走的意思。陈殊了然,把小宝抱给他:“你多抱抱他,耐心一点儿。”
等陈殊洗了澡出来,李纵云还坐在那里,她抱着一套睡衣,递给李纵云:“去洗澡吧,不想走,今天就留在这儿。”
出来的时候,陈殊正抱着小宝喂奶,生了孩子之后,变得更加丰盈起来。李纵云坐在靠门的椅子上,觉得这幅画面十分温馨,并没有半分旖旎。
陈殊喂完了,便抱出去给徐妈了,嘱咐她:“现在天气太热了,就是小孩子,也没必要捂着,免得生痱子。”
徐妈答应了,抱了小宝下去。房间里的行李都已经收拾好了,显得又简陋又空旷,李纵云把陈殊抱到床上,这是最后一晚了。
自从去年怀上小宝,两个人已经快一年没有同房了。刚开始两个人都有些生涩,李纵云也与往常的温柔不同。
到了最后,陈殊只觉得自己仿佛身处在那夜洞庭湖的小船之上,窗外的倾盆大雨,自己只能随波飘荡。
第二天,李纵云亲自送了陈殊上飞机,临行前他道:“早点儿回来。”
陈殊没有回答,故作轻松,笑:“司令官阁下,我们好像已经离婚了,你还这样啰嗦,我可不爱听的!”
他把陈殊揽在怀里,低声道:“我答应你,有些人可杀,可不杀,便不去杀了。你也要答应我,早些回来,小宝还这样小,你总不能叫他没有母亲吧?我说话算数,你也要说话算数的,陈殊!”
陈殊的笑凝住了,险些流出泪来:“好!”
同行的俞太太等陈殊上了飞机,对她道:“夫妻间这样的情分,是很不容易的。”她从报纸上瞧见两个人离婚的消息,现在又见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很是费解。
陈殊笑笑:“是,很不容易的!”
两个小时之后,便到了上海。冯太太来机场接陈殊,问她:“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非要离婚呢?”
陈殊沉默,冯太太便晓得了:“我看不是李参谋要离婚,是你要离婚,你呀……”
杜均在前面开车,见此道:“我看离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陈小姐这样的人,还怕没有人追吗?”
冯太太并不同意:“夫妻还是原配的要好!”
杜均同她太太早就收拾好了行李,就等着陈殊来。冯太太说陈殊一个人去英国,那些洋鬼子的国家,实在是不放心,非要叫四行跟着去。
冯太太道:“不说别的,就是搬搬行李,抬抬箱子也是好的。”
秦园同石壁申请了美国的大学,准备来年就去读书,项先生是很支持的,无论是学费还是生活费都全包了,全由公司负责。
陈殊鼓励他们:“多读书是很好的,搞不好我们也会在美国见面呢!”
晚上,大家一同吃了一顿送别宴,冯太太极舍不得陈殊,拉着她说了半晌的话:“我晓得,你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我会多去看他的。”
项先生拿着计划书同陈殊商量,陈殊摆手:“您有绝对的自主权,无论是扩大规模,还是投资别处,我都支持您的决定。”
项先生劝她:“英国实在是太远,那个青霉素我们现在产量虽然少,但是利润却很丰厚的。背靠固本肥皂厂,在国内,做什么投资不行的。”
项先生还不懂得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的意义,陈殊笑:“如果青霉素可以工业化生产,那么它所收获的利润将会比一百个固本肥皂厂还多。不过,去英国,也只是寻找一种可能,并不一定能成功。只是,我留在上海,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的进程没有提前的可能。”
陈殊道:“这次出去,我要拿一笔款子走。”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各个国家都是百废待兴,这是投资的黄金时期,用最小的投资获得最高的利润。
项先生点头:“现在固本肥皂厂每个月的盈利都高达十五万元,抽出一部分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投资银行的事情就要搁浅了。”
陈殊考虑了一下:“银行的项目暂时就搁浅吧,我去英国必须要带一笔款子,通过美国的花旗银行。不过您不要担心,最多一年,我就可以不用从固本肥皂厂抽调资金。那时候,您尽可以去投资银行事宜。”
第二天上船的时候,冯太太坚持叫四行跟着。
碧波茫茫,陈殊终于还是走了。对于杜均和俞太太来说,远行不过是暂时,迟早会回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