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清穿之熊孩子(二十六)(2 / 3)

加入书签

什么时候都能处理,朕如今就想要陪陪皇祖母。百善孝为先,您可不能剥夺孙儿尽孝的权力。”

“你是个孝顺的孩子。”太皇太后艰难地抬起手,想要去握康熙的手,可是因为年老力衰,怎么都抬不起来。

康熙见状,忙伸出双手,握住了她枯瘦的手,道:“皇祖母,孙儿在呢,你想要什么,只管和孙儿说便是。”

太皇太后用力握了握他的手,笑道:“玄烨啊,你去忙吧,这里……叫太子他们陪着我便好。你是身负天下重任的君王,不能因为祖母这一点私事,就误了国事,若不然,祖母便是走了,也不能安心。”

“皇祖母,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康熙十分无奈,最终还是只能顺着她,让太子他们留下,代替自己侍疾。

等康熙走了之后,孝庄太皇太后又把皇贵妃她们都赶回去了。皇贵妃执掌六宫,琐事缠身,德妃怀孕,温僖贵妃、宜妃身边的小阿哥还需要人照料,她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留她们在这里做什么呢?

等到妃嫔们都走了以后,慈宁宫侍疾的,就只剩下那些皇阿哥和公主们了。

太子是真心尊重太皇太后,他小的时候,是由康熙亲自照料着。康熙照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将他交给太皇太后,他的童年,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在慈宁宫度过的。可以说,他对太皇太后的感情,是比其他皇阿哥都要深的。

正是因为如此,伺候太皇太后的时候,他都是亲力亲为的,大福晋和公主们,几乎都找不到帮忙的机会。

明华也是如此。

找不到帮忙的机会,就干脆不找。她就直接坐在太皇太后身边,念书给她听。最开始的时候,她念佛经,后来,她就念自己为太皇太后写的传记。太皇太后对这个很喜欢,总是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感慨道:“哪里有你写的那般睿智……不过就是事赶事儿到了那份上罢了……”

明华就在一边抿着唇笑:“您可别妄自菲薄,大姐姐她们这两年,可都是学着您的事迹长大的。”

太皇太后笑着说了声促狭鬼,也便不会再说她了。

传记读完以后,她就拉着大公主她们,换上蒙古服,坐在太皇太后身边,给她唱悠扬的蒙古调子。

每当这个时候,太皇太后脸上就会露出向往的神色:“我已经快五十年没有回家,没有看到草原了……”

太后瞧着这一幕,就会哭,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她都会避开不过来。

就这么着过了二十多天,忽然有一个下午,太皇太后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她不仅坐了起来,还兴致勃勃地叫苏麻喇姑把皇上给叫了过来。

康熙一听到慈宁宫的传话时,心里就咯噔跳了一下。他害怕呀,他害怕这是太皇太后回光返照了。

等他匆匆赶到了慈宁宫,看到了那个一脸慈爱的祖母,那颗心就不断地往下沉。

昨儿还病地起不了身呢,今儿怎么就能坐起来,言笑晏晏地和他说话了?只怕太皇太后的时间,就快要到了。

鼻子一酸,他的眼泪差点就掉下来了。

可他是君王,他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失态。

太皇太后笑着对他招了招手:“玄烨,快过来陪祖母说说话。”

自打亲政以后,皇祖母就是叫他皇上了,他都多少年没听到她叫过他玄烨了,可如今在一次听到,竟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康熙忙忍住了泪水,急急奔到了太皇太后身边,道:“皇祖母,孙儿在这儿呢。”

太皇太后将他从头打量到尾,像是怎么都看不够似得。好一会儿,她才抖了抖唇,笑着道:“玄烨,皇祖母有几件事儿,想要请你去办。”

康熙握着她的手,道:“皇祖母只管吩咐。”

太皇太后的眼神就变得悠远起来,她道:“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她这话有三重意思。其一,是说太宗(皇太极)已经去世太久了,她不想因为要和他合葬而扰动他的亡灵。其二,太宗葬在盛京,距离京城太远,把她葬过去,她觉得这未免太劳师动众,心有不安。其三、她非常喜欢顺治和康熙,喜欢康熙的孩子们,她不想在死后不久就离开他们。

这其实就是不想和皇太极合葬。

康熙不想去猜祖母这么说,是不是因为她对祖父心灰意懒到不想见到他,祖父已经过世了,他就这么一个祖母。这个祖母从小照拂着他,扶着他登上了皇位,给了他最严厉的教育,陪着他拿下了四大辅臣,和他一起熬过了三藩之乱,她给予他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多到此刻,他只想好好帮祖母完成心愿。

太皇太后说完这番话后,就期待地看着他。康熙忙点了点头,允诺道:“好,皇祖母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太皇太后欣慰笑了笑,又道:“玄烨啊,太子是中宫嫡子,素来聪慧过人、堪当大任。如今的朝局,你自己也明白,大清虽不是四面楚歌,但也是强敌环伺,欧洲各国就虎视眈眈地看着咱们呢。你要记着,太子稳了,这朝局就稳了一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