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清穿之熊孩子(八)(1 / 3)
明华扫了眼桌上的主子们。温僖贵妃一脸沉静, 招呼着几位娘娘吃喝;宜妃向来是不服德妃的, 这会子把不高兴的情绪都摆在了脸上;荣妃一脸淡定,仿佛之前拖定贵人下水的人不是她一样;惠妃一副完全不在意的模样,只是偶尔会往小阿哥们那一桌瞧一眼,明华知道, 她这是惦记着自己儿子, 在看那边的大阿哥。
这几个人,怎么瞧都瞧不出她们有没有出手。
明华亲自给德妃倒了蜜水,趁机在里面加了点灵水,将茶盏递给了她。
乾清宫里那香的痕迹,肯定已经被处理干净了,大过节的,也不能这会让把事儿嚷出来, 再者说了, 嚷出来以后该怎么解释?在清朝,她从未学过药理,为什么能分辨出那香料有问题?德妃现在表面上瞧不出一丝不妥,她又是怎么知道她身体出问题了?
这些都是问题。她也不能真让德妃去喝桂花酒,不然这座上的娘娘们首先就该怀疑她了,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先用灵水帮德妃解了毒。至于以后,只能慢慢查了, 要是叫她查到了是哪个, 她绝对要他好好尝一尝在天牢里的滋味。
德妃毫无所觉地饮下了蜜水, 丝毫不知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在鬼门关走了一回。
宴席进行到一半,就到了献礼的环节。
献礼先从太子开始,太子送的是自己亲手雕刻的佛经;大阿哥送的是亲手制作的第一把弓箭;三阿哥送的是一本古籍;四阿哥送的是自己亲手打磨的一串手串;五阿哥亲自画了一幅蒙古草原的画。
这些礼物瞧着都不是十分贵重,但大多都是阿哥们亲自做的。
不过也是,这些阿哥们年纪都还小,尚且还在上书房念书,没钱没人没势力,要送皇帝礼物,也只有自己亲手做的,最有诚意了。譬如三阿哥这种送古籍的,肯定有荣妃和马佳氏在背后出力,但比起太子等亲手做的礼物,就差了一筹。
明华看了荣妃一眼,荣妃脸上带着一如往常的笑容,也看不出什么。
她心里就感慨,这宫里的女人,一个个把自己磨炼地像是铁人一样。可惜了,这些人都浪费在后宫,要是把她们放出去工作,指不定各个都是超级女强人。
五阿哥献礼的时候,六阿哥穿过了一盏盏美丽而明亮的宫灯,跑到了她的跟前,拉着她的手,对德妃说:“额娘,我要带明华去献礼了。”
德妃拿着帕子给六阿哥擦了擦汗,道:“快去吧。”
两个人手拉手跑到乾清宫正中间的桌子时,正好轮到他们献礼。
康熙坐在主座上,看着他们笑道:“小六,朕记得小明华说过,你要送朕一台纺织机,你的礼物呢?”
六阿哥扬了扬下巴,道:“汗阿玛别小瞧人,我和小明华,早就把礼物准备好了。”
说着,就叫人把纺织机抬到了康熙面前。跟着纺织机过来的,还有一个宫女捧着的一卷棉布。
明华的声音很清脆:“汗阿玛,你看看那卷布,那是针线房的宫女连夜织的。”
康熙招了招手,梁九功就将那卷布送到了他的面前。这卷布是蓝色的,纹理细密,没有一处勾丝,再上手一摸,这布料又柔软又结实,虽然颜色花纹一般,但是很适合穿着。他又叫梁九功把布打开,梁九功叫李德全拉着一边,自己又拉开另一边,将整块布都展示在康熙面前。
这块布大概将近两米的长宽,康熙看到它的真实面积后,就忍不住惊了一下:“这是用一晚上的时间织的?”这速度也太快了!他虽然没有真正见过织布,但是他素来关心民生,对一个织女一个月能织多少布还是了解的。要是小六设计的纺织机真的有这个效率,大清一个月内就能生产出以前一年的布料。
布料生产时间变少,数量变多,价格就能下降,到时候就会有更多百姓能够买到布料!
想到这里,康熙的心就火热了起来。
能让百姓吃饱穿暖,一直都是他的政治追求,如今这织布机的出现,仿佛打开了一个口子,让他看到了实现政治理想的可能。
康熙摸着布料,爱不释手,他大声道:“小六,你这礼物,朕喜欢!”
皇上今儿可还是第一次开口夸人呢。除了太子,皇上从来没有明显表示过对哪个皇子的喜欢,六阿哥可是头一个。
边上的人都忍不住侧目,孝庄太后抓着筷子的手更是紧了紧,再往边上看,佟皇贵妃脸上看不出什么,温僖贵妃、惠妃、荣妃和宜妃也各自只是笑着,但这笑容里包含了太多的意味。
索额图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明珠不由地看向了大阿哥。
这乾清宫的氛围,忽然就变得奇怪起来。
德妃的心忍不住提了起来,她忙抬眼去看太子,却见太子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只叫小太监给他夹了一筷子菜。
太皇太后深深看了六阿哥一眼,慈爱地笑道:“看来还是南怀仁看人比较准,咱们小六在机械方面果然有天赋,皇上,四书五经是要学,可孔圣人还讲究个因材施教呢,小六喜欢这些东西,你就叫他去学去,以后可不许你再拘着他了。”
康熙怎么可能听不懂她的意思,她这是想叫小六干脆就走这一条道,既不碍着太子,小六自己也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