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政(2 / 4)

加入书签

户部当值,学习的劲头十足。

上皇心里得意之极,醇正帝心情很复杂。

九位嫔妃怀孕,只给他留下一个儿子。

母凭子贵,皇子的生母胡莹儿胡昭仪,已经册封为贵妃。

然而,这个儿子身子还极其虚弱。

吃什么吐什么,瘦的小猴子似的。

这个儿子能不能成器,醇正帝自己也没有把握。

他现在又把眼睛瞄准两个怀孕的嫔妃,希望她们能够生下健康的儿子。

醇正帝糟心的时候,荣府里的张氏正在糟心。

贾璋与青玉却在五月进入翰林院历练。

同时进入翰林院的,还有迎春的夫婿赵昀。

赵昀也进士及第,考取了庶吉士。

只是,赵昀的成绩不如青玉贾璋的名次好。

庶吉士十五名,他考了个十四名。

赵昀的运气跟贾琮一样好。

青玉被赐封为翰林编修。

赵昀去了御史台。

贾璋则去了礼部历练。

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再有朝廷科举法度。

五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贾璋能在三年内把这些礼仪摸清楚,将来在礼部做个主事就得心应手了。

这可是非常繁琐又郑重的学问。

贾璋喜欢读书,也会读书,倒是不吃力,就是觉得没趣儿。

梅馨儿倒是个活泼的性子。

且,梅馨儿有一颗浪漫的心思,很讲究仪式感。

比方她吃糕饼。

春天的糕饼做成桃花花瓣模样。

冬日吃糕饼,必须做成梅花花瓣。

春日要喝桃花酒。

夏日要喝荷花酒。

秋天喝桂花酒。

冬夜必须要踏雪赏梅,再喝梅花酒。

故而,贾璋每日最快乐的时光,就回家陪着梅馨儿各种的作兴。

张氏直叹气:“这梅馨儿几时长得大呢?”

石梅道:“没关系,有了孩子就好了。”

张氏叹息:“我就怕她把孩子也抱去赏雪。”

石梅被逗笑了:“哪有这么夸张,慢慢教导。”

张氏觉得很难。

不久就有了个机会。

水灵忽然诊断出喜脉。

张氏十分高兴了。

梅馨儿也指不上她别的,张氏就交给梅馨儿一个任务:“把你嫂子照顾好了,爱吃什么喝什么,你都给她弄回来。”

张氏以为梅馨儿会收敛一些。

结果,她在贾璋上衙门之后就陪着水灵,等贾琏下衙,她又跑了,回去跟贾璋风花雪月。

张氏气恼:这怎么过日子呢?

张氏叫了梅馨儿,吩咐她管理家里的小厨房。

一家主子的吃喝归梅馨儿打理。

梅馨儿扁嘴不高兴,跑去跟水灵哭诉。水灵只有劝她:“婆婆很慈祥了,你都进门两月才让你管事,我们都是进门三天就管事呢。”

梅馨儿也只有勉为其难。

很快到了五月下旬。

迎春也传来好消息,大夫确诊,迎春怀孕两月。

送信回家的是迎春的陪嫁丫头金绣橘。

这丫头也是回家来找水果了。

迎春馋嘴家里的藕粉点心,想吃石榴,莲米。

绣橘悄悄告诉鸳鸯说,二姑娘说,赵家在街面上买得,还有贾珣五爷送的石榴莲藕,都不如家里的味道好。

绣橘出门赵家的长辈肯定心知肚明。

张氏忙叨叨的派人去起藕摘果。

如今家里扩种了石榴,即便是水灵迎春两个孕妇也可敞开吃。

后山的葡萄也成熟了,也摘了一篮子带上。

石梅便让把后山的鸽子蛋也给迎春装了一斤。

胭脂米,碧米,各色菜蔬各收拾一篮子。

张氏吩咐绣橘:“吃完了只管回来拿。”

绣橘看着收拾各色米袋子,有些为难:“这些米拿回去二姑娘也吃不上。

赵家都是一家人吃大锅饭。

家里老太太才吃这等胭脂米,太太大少奶奶我们姑娘,都只偶尔吃一次。”

张氏听了有些糟心。

迎春小夫妻在赵家的位份最低。

他们家只有老太太是单另的小厨房,连迎春婆婆都没有小厨房。

且赵昀的嫂子生了两个孩子,夫君外放做官,她留在京都,也没有小厨房。

当然,她是当家奶奶,自然不同,吃什么都容易。

迎春想要设立小厨房,就有些困难。

难道你比婆婆还金贵?

张氏思忖片刻说道:“这样,你先拿回去,大不了,等他们灶头用完了,你们再用,早膳晚点吃也罢了。

实在不成呢,你天天的回家里来取粥也罢了。”

清贵人家勤俭持家。

张氏嘀咕道:“我们家嫂子怀孕也是可以外令开火,虽然没有单列小厨房,却是吩咐厨房,十二时辰不断火,我嫂子们随时想吃随时做。”

这个问题,迎春归宁的时候就发现了。

不仅饭菜降了一个档次,滋味还不及家里的好。

不仅饭菜滋味不好吃,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