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遇谋逆(2 / 7)

加入书签

监祭酒,清流的领袖。

又是锦田候。

又是贾琏的姑父。

做媒人十分合适。

贾赦张氏十分郑重。

夫妻们带着礼物,亲自去林府请托。

林如海跟贾赦不仅是郎舅,还曾经在江南风雨同舟,当即应了。

贾赦把媒人的名单给了燕候。

荣府的媒人,一勋贵,一清贵。

一个大伯,一个姑父。

既是荣府的亲戚,又是贾琏的长辈。

燕候很满意。

燕候的媒人请的是水灵的舅舅,翰林院梅大学士。

另一个,却是锦衣卫的指挥使,镇国将军水铿。

他跟燕候是平辈。

女方的媒人也是一勋贵,一清贵。

也都是水灵的长辈。

媒人定下了。

这中间的事情,就由媒人磋商。

石梅请了高僧,择定了佳期吉日。

燕侯家希望荣府于八月十六上门下聘。

婚期,燕侯则选了明春五月初八。

石梅甚意外。

她以为燕侯府会选择十月初十。

这样,荣府可缓缓气。

张氏甚高兴。

她可提前做婆婆了。

再者,八个月的时间,足够女方办嫁妆。

石梅一看下聘日期,一个八月十五,一个八月十六。

这也太赶了。

石梅便问张氏:“这时间只有一个月了,连着两天连轴转,你吃得消吗?”

张氏精神抖擞:“吃不消也要咬牙吃。”

然后,张氏开始紧张的运转。

这一回,把贾珣媳妇,贾珃媳妇,贾珍媳妇,全部调集起来。

一人分管一门。

按照单子清点,不够的着人采买。

元春叶筠也顾不得躲羞,出来帮衬。

虽然各种忙乱,却是竟然有序。

贾珠的聘礼经过沟通,胡家一万银子的嫁妆。

荣府这边也下一万银子的聘礼。

全部都是公账出。

贾珠就说,他自己有私库,自己可以出聘礼。

只希望婚宴的诸多事宜,请伯母张罗。

贾政也出头露面,表示聘礼由他出。

他儿子娶媳妇,不能当个甩手掌柜。

胡家一万嫁妆,他出了五千聘礼。

婆家五千,娘家五千,刚好一万。

贾赦把贾珠的银子退了:“余下五千,大伯出了。

你婚后不愿住府里,银子各自收起。赶明儿凑一凑,看看能不能挨着荣宁街卖座宅子。

产业也不嫌多。”

王氏那样的作兴,珠儿媳妇也是强悍的性子。

这样两婆媳,不知道能不能和平相处。

到时候婆媳们打起来了,倒霉的就是贾珠。

有个私宅,贾珠还可以躲一躲。

最终,张氏从公账出的一万两聘礼,由贾政贾赦的私房填上了。

张氏怕石梅不高兴,跑来给石梅解释。

石梅道:“他们有钱他们出呗。

你替他办得体面些是一样。

我可是说了,我只有五千银子贴补,多出来的部分,你自己负责。”

石梅早就估算了。

贾母库房里有差不多十万银子。

不知道以后两房还生不生。

目前来说,她预备,每个孙子的婚事都帮衬五千两。

不够没得添。

多了无需退。

五个孙子,四个孙女,再有林家三外孙,拢共十二人。

每人五千共六万。

余下,她自己花费,不吃一点受气饭。

石梅想得通,银子攥着就是生霉的粪土。

一日她嘎嘣闭眼,银子也带不回现代。

不如现给孙子。

落得个大家欢喜,心情舒畅。

五千银子办喜酒,哪里还差什么呢。

张氏觉得婆婆太可爱了。

转眼到了八月中秋。

嘉和帝气不顺,也不搞什么与民同乐。

又是自家庆祝。

皇亲国戚进宫吃杯水酒,也就罢了。

石梅这里谢天谢地。

正担心不好告假,嘉和帝就提前安排好了。

石梅觉得,今年的嘉和帝特别通人情。

这才是明君风范嘛。

皇帝要过节,老百姓也要过节。

何必把大家闹得不安生!

荣府下聘,五千银子的银票,五千银子的实物。

锦缎布匹,都是荣府近年从杭州织造购得。

或者是宫中的赏赐。

那东西的价值,市值远远大于五千银子。

聘礼都是按照京都下聘的风俗,结合勋贵人家的惯例准备。

首先就是一对活鲜鲜的大雁。

这是贾珠亲自去湖边捉回来了。

寓意夫妻恩爱不相弃。

然后,各色锦缎布匹,一百二十匹。

金玉首饰各十二套。

都用朱红托盘装着,盖着红绫子。

除了这些贵重物品,还有喜饼一抬。

海鲜八式:发菜、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