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和帝撂挑子(2 / 7)

加入书签

张氏也不是等闲闺秀,思忖片刻,顿时面色大变,伸出个大拇指:“母亲,您是说为了这个?琏儿说的?”

石梅道:“琏儿没说,我从政儿惊慌失措的表现猜出来了。肯定是陛下下了封口令。

他怕我询问,不好回答。

故而,躲在外面游廊上等待琏儿,却不敢进来见我。”

小叔子竟然这般孩子气。

张氏却没有心情笑话,夺嫡这个词,在荣府在张家,都是禁忌。

两家的代价惨痛,都不愿意再提起。

“这种事情还是……“

石梅叹息:“能躲当然要躲。

可是,眼下看来,似乎很很难置身事外。

无论政儿在养心殿当差,还是赦儿掌管着奉圣军,很难摘得干干净净。

我现在只希望能够和平过渡,管他是谁,我们只拥戴那把椅子!”

石梅看张氏:“后日初二,赦儿虽不在家,你还是要回去,把我的话跟你父亲说说,听听他的意见。

你父亲跟陛下打了一辈子交道,应该是这个世上最为了解他的人。

我们家身为宠臣,该如何避开这个漩涡。“

张氏颔首:“儿媳记下了。”

石梅面上说得轻松,心里十分担忧,必竟一家子的男丁都陷在宫里。

却说宁府贾珍。

他刚进宫当差,虽然有贾赦的面子,头一次执勤,只是分配在乾清门外。

他对内庭的变故一无所知。

外班三班轮换。

但是,晚上必须歇在侍卫处。

初一这日,贾赦估计是怕家里担心,让贾珍送了个口信。

金大就在六部对面的茶楼,很快把消息传回家。

口信只有两个字:平安!

其实,家赦还有许多的信息要传递,因为怕传递出了差错,故而只报平安。

毕竟昨夜晚贾政贾琏忽然回府,很可能引起家里人担忧。

贾赦只递平安二字,嘉和帝知道也不怕。

石梅招来张氏。

金大遂把消息再次重申一遍:“大老爷让珍大爷传出口信,平安!”

张氏吩咐陪房:“给金大爷上等红封!”

金大客气不受。

石梅道:“你这跑来跑去,不说天寒地冻受了风寒,鞋底都磨破了许多,拿着买双鞋子穿吧。

你放心,你家的丫头我收了,跟我几年,教导好了,我给她寻摸一个好婆家,再给她陪嫁一份家私,也不枉你们父子鞍前马后的伺候我们三代人。”

金大只有二子一女,长子是金山,二十三岁。

如今成了贾赦跟前的得力干将。

小儿子金文翔,前年进府当差。

自小跟着金大学习斥候的本事,如今跟着贾琏当差。

石梅替他改了名字,唤做金峰。

去年下半年曾经护卫贾琏回金陵科举。

唯一个丫头最小,是金大的断肠儿。

从小待得娇惯,脾气大,性子刚。

金大很怕她入府会受磋磨。

石梅肯教导她。

金大求之不得,忙磕头:“谢谢老太太栽培,金大没齿难忘。“

石梅道:“这是什么话,当初,你虽是投奔而来,却是实实在在护卫他们祖孙三代人。

如今,你两个儿子又护卫我的孙子。

我替你照应一个丫头,也是应当应分。

你那个丫头叫什么名儿?”

金大道:“至今还没有大名,她母亲叫她三妮儿。”

石梅道:“既然没有名字,我这儿正有一个名字配她,金鸳鸯,怎么样?”

鸳鸯是贾母贴身大丫头的名字。

这是贾母对金大的恩惠。

一般丫头进府得从小丫头做起。

金三妮儿因为她爹得宠,石梅答应他闺女过了十二岁再进府。

别人家的丫头早的五岁进府,大些也是八岁进府。

金三妮儿如今已经十三岁了,才刚进府来当差。

而且进府就是大丫头。

大丫头不光是月例多。

老太太的贴身大丫头,比府里小主子也高半格。

府里的当家奶奶,也不敢欺压。

饶是这样,贾母还嫌不足。又答应等十七岁替她说一门好亲,还送陪送。

说一门好亲,这话就大有考究。

嫁给奴才不是好亲。

至少,应该是鸳鸯脱籍,嫁给平民。而且是有资产的平民,这才是好亲事。

金大一听,再次拜倒磕头:“多谢老太□□典!”

金大也是趁热打铁。

初三的晌午,乘着荣府还没开始宴客,大奶奶张氏也回府了。

觑着石梅得空,才让婆娘带着丫头进府给石梅磕头。

主子这般恩典,你还在过年才来,实在不像话。

不过,石梅不会让人家母女新年分离,不仅给了荷包,赏赐了金锞子。

还让金鸳鸯过了灯节再进来当差。

金大家里有口无嘴,只是磕头:“谢老太□□典。”

金鸳鸯却磕头之后,从身后拿出一个包裹来。

她先掏出一抹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