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直男癌?(2 / 7)

加入书签

去追查水匪,无暇护送贾敏回家。

林母与青玉祖孙同时病重。

如海却只是日夜守着母亲,竟然都不问一问青玉的情况。

贾敏一个人守着青玉,还要操心婆婆的病情,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心里既害怕又绝望。

她甚至想过,若是青玉不能活命,她也不活了。

直到贾赦追击水匪无果,随后赶到扬州。

贾敏这才有了主心骨。

青玉路上的两日一直发热,时睡时醒,时常梦中惊醒尖叫。

回家后,也足足病了七日,方才好转。

林如海除了请大夫之外,几乎对儿子不闻不问。

对当时的漠视行为,根本提都不提。

贾敏十分寒心。

她甚至怀疑当时的林如海,是不是根本就忘记了,他有妻有子。

贾敏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留在京都。

如今骑虎难下,也只有把青玉托付给母亲。

因为林母尚未痊愈。

林如海的意思,让把青玉送回京都之后,马上就回江南。

可是,贾敏哪里安心让一个才四岁的孩子独自留在京都?

石梅听出来贾敏对林如海有怨怼,却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

石梅不知道该怎么说。

现代文明社会,男女平等,还有不会做丈夫的人。

何况是古代,大男子大行其道的时候。

石梅觉得贾敏的状态,不适合马上跟林如海母子见面。

不然的活,一家人之间肯定要起龌龊。

石梅暗地思忖,是否亲自写信,跟林如海商议一下。

青玉太小,又病着,咋然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地方。

肯定不适应,不利于身心健康。

好在陛下的寿诞在月底,贾敏总要等到七月才出京。

石梅决定再想一想。

然后,进京三日的青玉再次生病,上吐下泻。

石梅忙着请太医,请脉之后,却说是青玉水土不服。

石梅讶异:“这小子,竟然对出生地水土不服?”

王太医道:“这是因为小少爷吃的第一口饭菜是南方水土。”

然后,水土不服还没有良方。

青玉几乎日日吃药。

但是,就是不能痊愈,好几天,歹几天。

石梅心里有了主意了。

却是按下不表。

晃眼间,到了月底,陛下万寿。

荣宁二府乃至贾敏都有份出席宴会。

熟料,宴会的当日,燕候八百里加急进京。

谋害林家人的匪徒,竟然活跃在京杭一带的盐帮。

准确说,是混进盐帮的白莲教残余分子。

而这些白莲教的残余分子,之所以府对林家下手,却是收了二十万银子的买命钱。

那一日,之所以没有杀人,只是凿穿船底,乃是白莲教的执行人员了解贾敏的身份。

知道这林夫人的兄长手握重兵,害怕被报复追杀。

故而临阵胆怯,只是凿穿,并未按照之前的计划杀人。

而这个买凶之人,却是杭州织造府的侄少爷,孙大福。

燕候八百里加急,就是参奏杭州织造孙庆文,勾结邪教白莲教,谋害朝廷官员。

嘉和帝雷霆震怒,谋害朝廷命官,形同谋逆。

嘉和帝当即下旨,捉拿家孙满门上下,以及杭州织造府的涉案官员,着即押解进京,交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堂会审。

杭州织造,是江南体仁院总裁甄应嘉所举荐。

嘉和帝下令,让甄应嘉自辩。

同时,嘉和帝命杭州将军,全面排查京杭运河的盐帮漕帮,打击盘踞在太湖的水匪渔霸。

整个江南血雨腥风。

因为水匪出现在杭州,浙江巡抚便有了不是。

浙江巡抚就地免职,燕国公接替浙江巡抚,负责肃清浙江境内的白莲教余孽。

而燕国公原本兼任江南道盐运使,就由林如海就地提拔。

江南官场便有流言,说林如海用儿子母亲的性命,换取官升一品,成了从三品。

不亏!

荣府很快得到如海升迁的消息。

七月初,护送寿礼的亲卫返回江南。贾敏便给林如海写信。

因为青玉水土不服,她决定暂时留在京都,等青玉适应京都生活之后,再南下。

林如海半月后回信,让贾敏好好照顾青玉,江南眼下不太平,索性等年后再说。

其余再没多余之言。

石梅终于理解,黛玉为何在荣府被王氏怠慢。

林如海整个一个甩手干部。

或者,林如海从小父亲亡故,她母亲对他保护的太过。

林如海对于人情世故有所欠缺。

一如当初的王秀芝,处理起来也是拖泥带水。

最后逼不得已,方才痛下决断。

本来以为这一桩婚事来之不易,会好好珍惜。

可是,他却顾此失彼。

或许,林如海觉得,青玉有大夫照顾,有贾敏照顾,有他无他无所谓。

他也不是大夫。

但是,却没想想,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