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二爷改弦更张(3 / 4)
有,一次只能借阅一本,还回来之后才能借阅下一本,婶娘能做到吧?”
元春点头:“对的,因为我们的书籍都有登记造册,不能丢失的。”
这话一出,大家都是一愣。
家里的书本还要登记造册的吗?
头一回听说呢?
石梅张氏贾敏却笑了。
荣府孩子从都是自己管理财务,登记记账。
不仅财物领用有登记,钱财收支也有台账。
石梅交给孩子们的记账方法是单式记账法。
最通俗易懂的方法。
这是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
记账的事有专职丫头负责,但是,身为小主子,三五月也要看回账本,对自己的财产银钱心中有数。
这种记账查账对于身边人来说是一种威慑。
像是迎春那种被下人糊弄的事情,再不会在荣府小主子身上发生。
史鼎夫人最终给贾琮元春写下了借条,方才借阅贾琮的看图识字。
然后,这本看图识字一借出去,就像长了腿一般,开始在京都勋贵人家中流传。
之后,石梅得知,四王八公府,再有与荣府相好的人家,竟然聘请清客临摹贾敏编撰的千家诗,百家姓,三字经。
且还书回来的时候,每家都会给贾琮元春备上两份礼物。
笔墨纸砚,玩物书籍,无所不有。
石梅不由得想起鲁迅曾经说卖了一些临摹的绣像人物图册。
从前石梅有些不相信,如今相信了。有些人追捧这种手工绘制的图书,不喜欢刊刻印刷的东西。
贾敏曾经获得才女称谓,因为诗作并未流传,而让许多人不服气。
没想到,这一回会亲引发的图画本流行,让贾敏成为许多人家激励自家姑娘的典范。
林家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有这样的母亲,何愁子嗣不贤?
石梅倒是担心贾敏的笔迹流传会有不好的影响。
贾敏却道:“女儿写的簪花小楷是最公正的字体,像字帖,没有多少私人的痕迹。且女儿写信一般都用梅花小篆。
我给柳姐姐,侯姐姐写信就是梅花小篆。
这个习惯,林大哥也知道,有人想用簪花小楷笔迹作伐,根本不可能。”
石梅闻言笑了:“我到是忘记了,你除了记账用簪花小楷,诗词信件都是梅花小篆,一般人学不来。”
石梅很惭愧。
傍晚悄悄翻了那个专门放字画的画缸。果然有好些梅花小篆写的扇面。
因为染了桃红的水彩,被石梅误当成梅花图了。
石梅感慨:“这多费劲儿啊!”
赖嬷嬷笑道:“公爷在世曾经说过,四姑娘这样练字可以沉淀性子,这般磨出来的性子柔韧贞静,今后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落地生根,怡然自得。”
石梅马上懂了。
贾敏曾经参加选秀,差点成为皇妃。
贾代善求了恩典才撂牌子。
皇妃在皇宫那个大染缸里,若不能修炼到柔韧贞静,真是没法子活。
贾敏三朝回门之后,一般来说,不到年节或者贾母的寿诞,贾敏便不会再回娘家。
石梅很有些不习惯,几次想要让人送东西去林府,也忍住了。
一般来说,不年不节给闺女送东西,会惹得婆家不快,认为是娘家小瞧婆家。
不过,很快石梅就没有时间伤感了。
五月底,王子腾亲自进府拜见,商议王淑华进府一事。
王子腾之所以主动续接这一门亲事,除了因为王氏,还因为两个外甥贾珠元春。
回门那日贾珠的在书斋的表现让王子腾十分高兴。林如海,杜宗元李夫子都夸赞贾珠,假以时日会稚凤清于老凤声。
贾政已是进士,贾珠的成就更大,岂不是三鼎甲?
王府已经损失了一个当家主母,不能再损失一个宰相的种子外甥。
石梅也觉得是时候给贾政娶亲分家了。
除了七月贾政的婚事,六月底还有嘉和帝的万寿。
去年敬献了番薯,今年却要规规矩矩敬献寿礼。
一般给皇宫敬献礼物,最好不涉及吃食与药材,免得留下隐患。
当然,也不能学纪晓岚刘墉那样忽弄。
石梅又带着贾珠贾琏去了一趟璞玉街,这一回没有贾敏作弊。
石梅的天眼未开,只能石梅亲自上手感应。
然后送去让贾敏观气,挑了一款灵气最稀薄的璞玉解开了,直接丢给贾政这个半吊子山水大师。
“雕刻一副山子,最好能够讨得陛下喜欢,最关键,不能落下罪过。”
贾政如今在工部闲得很,顶多是修桥补路的事情,不值得他出手。他正跟着山子野琢磨园林设计与山石雕刻。
如今贾政又招募了一班子清客,却不是单聘仁,沾光这些人,无病呻吟,做些外诗,讥讽朝廷。
而是一些民间手巧的木匠,替他与山子野把图纸变成具体的模型。
贾政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变了,他喜欢雕刻手工。
之前已经给全家老小都赠送了牛角小章。
有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