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贾政(2 / 4)
鼎。
他在海疆与海盗的作战中,屡次赤服上阵,一马当先,奋勇杀敌,曾经海上追凶数百里,斩杀敌酋一名,喽啰无数,烧毁贼巢,缴获战船十几艘。
这是一次扭转性大捷。
我军一改之前的颓败之势,军威大振。闽浙督抚奏报进京,龙颜大悦,嘉和帝赐封史鼎为封宣武都尉。
一般四品以上官员,都要进京谢恩。
这一回,史鼎路过金陵,顺便前来荣府参加姑父出孝祭祀。
史鼎被领进内宅,给石梅行礼问安。
侄子上门,石梅当然欢喜。
石梅只是有些奇怪:“不是说你在西安将军手下做郎官呢,怎么去了海疆?”
史鼎言道:“却是近些年海疆不太平,屡屡被海盗倭寇滋扰,前年海疆发生特大涝灾,本就民不聊生,随即却又海盗横生。
闽浙的卫所将官减员厉害,朝廷从各地抽调校尉以下军官补充海疆缺员。侄儿在西安不过混差事,升迁的机会永远轮不到侄儿,索性决定去海疆搏一搏。就报名了。”
石梅得知史鼎升任都尉,又是欢喜又是后怕:“哎哟,你之前都没参加过海战,这些年遭了不少罪啊?”
史鼎道:“还好啦,侄儿反正年轻,也有些武功底子,还能应付。”
石梅想起史鼐:“你兄弟呢?今年甘肃蝗灾,流民四起,他的日子只怕也不好过。”
史鼎道:“年前通了信,不过是混差事,安危不是问题。”
石梅仔细想了想史家三兄弟,电光火闪之间,忽然间就明了自己跟史家三兄弟的嫌隙所在。
却是史家大公子史鼏生来体弱,走的是文人路线,酷爱读书,不爱练武。偏生史鼎史鼐身体强健,伟岸不凡。
贾母的兄长临终曾经犹豫,想要让史鼎或者史鼐袭爵。
但是,保龄候夫人却坚持让长子袭爵。
无他,因为保龄候夫人当初随着夫君戍边,怀着史鼏七个月的时候遭遇鞑子打草谷。
正巧这日保龄候夫人在游逛草市,因此受了惊吓,虽然有惊无险,却早产生下长子史鼏。
史鼏因此体弱多病。
保龄候夫人为了防备长子早夭,挣扎着又生了两个儿子。
但是,史鼏虽然身体不好,却在母亲的关爱下,活下来了。
石梅跟嫂子关系很好,当然站在嫂子一边,说服兄长按照朝廷礼法行事。
保龄候夫人却道:“夫君既然觉得鼐儿、鼎儿强过鼏儿,还担心什么呢?鼐儿鼎儿既然人才卓越,难道不能自己出去自挣前程?”
贾母当时符合了嫂子的心意。
因此得罪了两个侄儿。
史鼐史鼎或许没有夺爵之心,但是,却从此得知,姑母不爱他们。
心里多少有些膈应。
这才分离多年,从无寄回片言只语。
保龄候夫妻的想法其实都有道理。一个从保龄候府的未来着眼,一个关爱弱势的儿子。
贾母这个姑母掺和娘家的事情,无论对错,合该被侄子嫉恨。
石梅说了句:“你父亲没看错你。你母亲也没看错你!你果然人才卓越!“
史鼎心里膈应姑母,却不防被姑母当面说破。
当即作揖表白:“侄儿这些年已经悟出了父母姑母的一片拳拳爱护之意,兄长身子羸弱,我们理应照顾兄长。
且兄长是法定继承人,父母姑姑当初的决定没有一点错处。侄儿当初不过有些意兴阑珊,并无他意!”
石梅顿觉心情一松。
虽然不会依靠侄子生活,但是解开误会总比相互猜疑的好。
石梅一抬手:“坐吧,你是个有出息的,将来必有大造化,却也要悠着点,你祖父,你父亲,你姑父,都败在旧疾发作。
你要引以为戒,爱惜身体,无论多大的荣宠,无命消受也是白搭!”
史鼎闻言,若有所思,也甚疑惑,姑母怎么把姑父跟祖父父亲连在一起说?
不过,在这一刻,史鼎真正感受到姑母的爱惜之意。
他深施一礼:“侄儿谨记姑姑教诲!”
石梅这才挥手:“去吧,你表兄只怕猴急了。”
贾赦要武试,遇到个军功晋升的表弟,简直如同捡到宝贝。
史鼎从前是瞧不起这位金玉其外的表兄。
这一回,得知贾赦三年来一直在积极准备武举考试,顿时对他有了新的认知。
表兄弟们相谈甚欢。
六月初六,荣府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酒戏唱了三日。
荣府还出资,在城外搭起十里敞篷,施粥三月。
城外许多从甘肃山西逃难的灾民,得以饱餐几日。
至于救灾,那是官府的事情。
荣府只做分内之事。
六月初十,江南学政尹大人上门提亲,在林家的传家宝比目鱼玉如意之外,另有聘礼八十八抬,从丝绸锦缎,毛皮貂裘,到古玩字画,前朝孤本,再到金玉器皿,珍珠玛瑙,珊瑚玉树,碧玺翡翠,价值六万银子。
这是林府的聘礼。
林如海四人还有一个巴掌大的紫檀木的小匣子。
里面是林如海进京之后置办的田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