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4 / 7)

加入书签

,这一次终于进了荣府大门。

族长夫人不理睬众人阻拦,结结实实给石梅磕了三个响头:“姑奶奶,您福大命大,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荣庆堂挤满了前来祭奠的族亲故旧,石梅也不好太不给娘家颜面,只得吩咐把族长夫人搀扶起来:“人都有走窄的时候,保不住哪天自己就马失前蹄了。”

族长夫人不敢顶嘴,忙着认错:“都是我们眼界浅薄,见识少……”

石梅颔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是后宅古人,外头的事情都是你们两个兄弟支撑。你大兄弟既然放你进了后堂,就是不计较了,今后大家还是好亲戚!”

族人夫人顿时哭了。

这一年她们受到族人的埋怨,旁人讥笑真是够了。

就连保龄候也发话说,他们一家今年得不到姑母的认同,年底就卸任,退位让贤!

贾母这次认了她们,算是救了她们全家上下了。

这次别的客人都在意料之中,却有一个人出乎石梅的意料之外。却是林如海在初十这日风尘仆仆的赶到了荣禧堂。

石梅以为林如海是请假前来,感动得很。

一番询问方知,却是嘉和帝为了彰显圣朝气象,决定重新刻印《资治通鉴》,翰林院领了这个差使,总纂官就是林如海的恩叔杜祭酒大人。

如海到江南却是假公济私,他声称林家祖上收藏了前朝刊刻的《资治通鉴》,愿意先给朝廷。

但是,书籍收在祖籍林家族学书斋之中。

然后,杜祭酒大笔一挥,给林如海批了四个月的公差。

刚好可以赶上六月求亲。

林如海当初高中,因为自己体弱,母亲在京,并未回乡祭祖。

嘉和帝也没什么好说。

战乱毁坏了许多书籍。

资治通鉴的孤本可是价值不菲。

林如海之所以会如此,乃是因为收到了荣府的书信,得知贾母年底才会返京,之前说好五月提亲的时间推后。

或者,林家上金陵提亲亦可。

这一次,林如海奉母前来,预备请新任江南学政尹大人为冰媒。

江南学政尹大人,石梅有所了解。

贾赦贾政要参加今年的秋闱,府里自然会注意学政人选。

这位尹大人是今年初上任,之前是翰林院侍读学士。

杜祭酒大人之前在翰林院做学士,他自己身在朝廷不能离京,故而,替如海拜托这位尹大人做冰媒。

翰林出身的学政上门做媒,荣府与贾敏都很有面子。

石梅自然不会反对,却记挂他出京的原因,因问:“你确定能够说服林氏族长捐赠前朝刻本《资治通鉴》?要不要我们帮忙寻找?”

林如海起身作揖:“多谢岳母挂念,小婿家跟林氏宗族关系疏远,小婿祖上的书籍全部在京都《资治通鉴》刻本也在京都!”

文人学士不爱金银缺爱孤本字画。

石梅动容:“贤婿,这可是你林家的传家之宝?”

如海再次作揖:“小婿祖上没有别的爱好,就好收录这些孤本,林家还收录了更早的宋刻本,且陛下答应,这次刻印之后,会赏赐林家全套的资治通鉴,外带全新版本的四书五经。且新的刻本只会更完善,小婿不亏。”

前朝孤本跟本朝印刷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为了娶老婆,把传家宝丢了,林家的祖宗会不会气活了?

林如海的行径虽然有些败家,但是,石梅却很为贾敏高兴,为了亲自前来下聘,千方百计,不惜一切。

说明女婿对女儿贾敏很上心。

不说爱不爱,单凭这份重视,贾敏的幸福就有了几分保证。

婆婆再是厉害,也要顾忌儿子的心意。

且荣府不是软柿子,林母也不敢太过分。

贾敏的幸福可以期待!

不过,这一次林如海奉母回乡祭祖。

荣府也不能没有表示。

石梅遂招了两个儿子商议,看看谁陪着林如海回乡祭祖。

林如海书生意气,有没有至亲亲族帮衬,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恐怕力有不逮。

既然女婿这样有诚意,荣府作为岳家理应有所回报。也让林家族人看看,如海再不是无依无靠之人。他如今有了御赐婚姻,强大的妻族。

再者,荣府出面,也可以警告一下那些想要送女入府的转折亲戚。

让她们自己掂量掂量,身份地位,能不能争得过荣国府的千金大小姐!

石梅的意思想让贾赦跟随如海返乡。

贾赦这人不会读书,却会办事,人情练达比贾政通透。

贾政闻听可与妹夫如海同行,心里顿时开了花儿,跑带石梅面前请命,态度坚决,言辞恳切,无论如何也要跟着去吴县。

石梅心中划算一番,林如海不仅得到嘉和的宠信,还能在盐商与嘉和帝之间左右逢源。

这样的角色。其心智不是贾赦贾政能比!

这一想,石梅决定让贾政这个榆木脑袋出去见识见识也好。

或许,让他看看人家聪明人的处事风格,他就开了窍了也不定哟。

林母所乘坐的船只,在三日后的清晨到达金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