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精论马,婆媳再掐(4 / 7)
石梅却朝着元春贾琮努嘴:“瞧他们两个,能吃能喝,精气神也好,哪有生病的模样,安心吧!”
王氏见石梅不搭理她,却与张氏一吹一捧,一唱一和,心里恼怒交加,却是不敢发作,只得耐着性子缠磨:“太太,我们元儿从小娇生惯养,娇弱的很,往日纵然打个喷嚏,都要请了大夫请脉……”
石梅心里有些生气,这人听不懂人话吗?合着她说了半天都是放屁?
石梅不想吓着孩子们,也要给儿媳留些面子。
好在元春贾琮已经吃了大半,感冒了少吃一点没关系,遂吩咐奶娘把孩子带回暖阁。
石梅这才说道:“正因从小娇生惯养,孩子才这般娇弱。
如今跟着我,我自然替他们好好调理。孩子也看见了,没有什么问题,你们累了,回去歇息吧,下午还有事呢。
晚上也别过来了,我让珠儿琏儿晚餐回家,免得过了病气。”
王氏见婆婆根本不理她的话茬,顿时急了:“太太,还是请个大夫瞧瞧吧,媳妇可是只有元丫头一个女儿呢……”
石梅的耐心也消磨光了:“我是她嫡亲的祖母,难道会害她?我说了无妨,也解释了缘由,你还要固执己见,叨叨不停,难道要我赌咒发誓呢?”
张氏吓坏了。怎么也不能让婆婆赌咒发誓,忙着居中调和:“太太误会了,二弟妹不过是心中焦急,并无此意。”
张氏言罢又劝王氏:“弟妹,你不要太心急……”
王氏这时也反映过来,今日若是让婆婆发了誓,按照贾政的倔脾气,只怕马上翻脸要休她。
合不该当初偷鸡不成蚀把米,被他们母子抓住了把柄!
贾政从此脾气见长,时不时就要祭出来威胁。
王氏这几年耳朵听得起茧的一句话就是:忤逆婆婆,罪在七出!
想起贾政,王氏当即就怂了:“太太您真是误会儿媳,媳妇没有这个意思,媳妇就是担心元丫头,怕她太娇气,拖累婆婆……”
这种生硬的借口实在不大高明,不过她肯认怂就好了。
石梅也不想再追究。
荣府不能跟王家闹翻,贾政也不能真的休妻。
石梅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她,只有含糊了事。
石梅挥手道:“你去吧,实在不放心元春,也要等她好了你再接回去。”
王氏暗吃一惊。
她再没想到,婆婆竟然猜中她的心思,她之前的确有借机要回元春的想法。
王氏知道,绝对不能承认:“儿媳并无此意……”
并无此意?
当人傻子呢?
石梅厌烦得很:“你有意无意自己清楚,我并没怪你,你还闹什么?是不是觉得孩子生病是我的责任,我不该带着他们出去,我应该给你赔情道歉?
然而,我并不觉得需要赔情道歉!
我这个婆婆带着孙女出去踏青有什么错吗?
人吃五谷生百病,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怎么到你这里,就成了天大的事情?”
王氏这时候吓得只有摆手的份儿。
石梅没有冤枉王氏。
王氏之前却是这样想的,觉得婆婆不该带着刚刚三岁的孩子去处游玩。
但是,石梅觉得元春贾琮都已经三岁,两个人身子骨也很强健。
春日里只要不去人口繁杂的地方,出去晒晒太阳,跑跑步,活动活动筋骨,反而有益健康。
伤风不过是个小小不言的病症,完全不必在意。
这是两种认知的偏差。
双方差了五千年的文化传承。
石梅也没准备让她们弄清楚所以然,而是直接告诉她们前人五千年得出的结果:小孩子有自愈能力,小小病症,不必担心!
张氏这个聪敏媳妇虽然不明白,却直接接受了。
但是,王氏却固执己见,非要跟婆婆掰扯。
王氏敢如此,也不能全怪王氏。
而是之前的本主史老太君把王氏宠坏了。
史老太君因为要巴结王子腾,特别看重王氏这个媳妇,一切事情,都是以王氏的意愿为转移。
她入府五年,从来就是顺风顺水,说什么贾母听什么。
如今石梅一改之前的作风,不惯她的毛病,她就不平衡了!
也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了。
说起来,石梅前后收拾她好些回了,王氏也却是受到教训了!
王氏心里很憷婆婆!
王氏之所以这般贼心不死,时不时冒出来膈应婆婆,却是因为娘家兄长王子腾圣宠优渥。
王氏自以为儿女双全,娘家得势,贾府如今失去了顶梁柱,要依靠王家帮衬,绝对不敢休她。
不然,之前三番五次跟婆婆对阵,虽然回回败阵,却并未动摇她的根基。
婆婆甚至都没剥夺她的管家权力。
这让王氏越发信心十足:荣府不敢得罪王家!
要说这个王氏还真是拿准了荣府的脉搏。
荣府现在不是树敌的时候,石梅再是厌恶王氏,也要看在贾珠元春的面上容忍王氏。
关键是,石梅即便冒险跟王家翻脸,休了王氏。他日贾政续弦,未必就比王氏高出多少。
↑返回顶部↑